首页> 中文学位 >湖南省某重点高校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孤独感、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
【6h】

湖南省某重点高校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孤独感、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自我和谐的研究

1.1.1 自我和谐的概念

1.1.2 自我和谐的测量

1.1.3 自我和谐的研究现状

1.2 孤独感的研究

1.2.1 孤独感的概念

1.2.2 孤独感的测量

1.2.3 孤独感的研究现状

1.3 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

1.3.1 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

1.3.2 时间管理倾向的测量

1.3.3 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现状

1.4 问题的提出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假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2.1 自我和谐量表(SCCS)

2.2.2 孤独感量表(UCLA)

2.2.3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

2.3 施测程序

2.4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湖南省某重点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

3.1.1 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

3.1.2 大学生自我和谐各维度均分及与常模的比较

3.1.3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差异研究

3.1.4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差异研究

3.1.5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差异研究

3.1.6 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差异研究

3.1.7 不同学业成绩等级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差异研究

3.2 孤独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回归分析

3.2.1 孤独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

3.2.2 孤独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的回归分析

3.3 孤独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

第四章 讨论

4.1 自我和谐水平的统计结果分析

4.2 自我和谐在人口学各变量上的统计结果分析

4.3 孤独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

4.3.1 孤独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4.3.2 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4.3.3 孤独感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的相关分析

4.4 孤独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

4.5 本研究的不足

4.6 对策与建议

4.6.1 加强时间观念,改变行为链,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4.6.2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扩大人际交往圈子

4.6.3 客观评价自己,提高自我和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重点高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状况;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孤独感、时间管理倾向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孤独量表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湖南省某重点高校6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皮尔逊相关检验来分析了解孤独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之间的相关关系,在相关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检验分析探讨孤独感、时间管理倾向对自我和谐的预测作用,以及孤独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间的中介作用。
   结果:(1)湖南省某重点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各因子和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自我和谐总分和自我刻板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刻板性在学业成绩等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和谐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不同家庭来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孤独感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及自我和谐总分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557,p<0.001,r=0.377,p<0.001,r=0.617,p<0.001),与自我灵活性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291,p<0.001);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及自我和谐总分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266,p<0.001,r=-0.189,p<0.001,r=-0.430,p<0.001),与自我灵活性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376,p<0.001);孤独感与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287~-0,443,p<0.001)。(3)孤独感和时间效能感对自我和谐总分有极其显著的回归效应;孤独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价值感对自我和谐的自我与经验的和谐维度有极其显著的回归效应;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时间监控感和孤独感对自我和谐的自我灵活性维度有极其显著的回归效应;孤独感对自我和谐的自我刻板性维度有极其显著的回归效应。(4)孤独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结论:(1)湖南省某重点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较高。(2)孤独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密切。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越强,孤独感强度越低、自我和谐水平越高。(3)孤独感和时间管理倾向各因子能较好地预测大学生的自我和谐。(4)孤独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