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美术鉴赏比较教学法探析
【6h】

中学美术鉴赏比较教学法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美术鉴赏比较教学法的特征与价值

1.1 美术鉴赏比较教学法的内容

1.2 美术鉴赏比较教学法的特证

1.2.1 比较内容的广泛性

1.2.2 比较主体的原则性

1.2.3 比较思维的贯穿性

1.2.4 比较方法的对照性

1.2.5 比较对象的局限性

1.3 美术鉴赏比较教学法的任务

1.3.1 探索美术鉴赏有效教学方法

1.3.2 增强学生领悟作品风格和艺术特点的能力

1.3.3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旨思想

1.3.4 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的遴选、聚合能力

1.4 美术鉴赏比较教学法的价值与意义

1.4.1 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迅速提高审美能力

1.4.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异质性思维,将比较思维贯穿于生活

1.4.3 加快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美术鉴赏比较教学的方法与运用

2.1 美术鉴赏教学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比较

2.1.1 美术鉴赏不同地域间的美术作品比较教学

2.1.2 美术鉴赏不同民族间的美术作品比较教学

2.2 美术鉴赏教学中不同艺术流派间的美术作品比较

2.2.1 不同艺术风格的比较教学

2.2.2 不同艺术流派的比较教学

2.3 美术鉴赏教学中不同美术家间的美术作品比较

2.3.1 美术家不同阶段美术作品的纵向比较

2.3.2 同时代不同美术家的美术作品横向比较

2.4 美术鉴赏教学中不同美术种类间的比较

2.4.1 不同美术种类(题材、表现形式)之间的横向比较

2.4.2 美术种类不同发展时期的纵向比较

2.5 美术鉴赏教学中美术与其它艺术门类的比较

2.5.1 美术与书法的比较

2.5.2 美术与文学诗歌的比较

2.5.3 美术与音乐的比较

第三章 美术鉴赏比较法教学设计案例

3.1 美术鉴赏不同地域间的美术作品比较教学案例

3.2 美术家不同阶段美术作品的纵向比较案例

3.3 美术鉴赏教学中不同美术种类间的比较案例

3.4 美术鉴赏教学中美术与其它艺术门类的比较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教育改革的号角,也是对开展审美教育的美术鉴赏教学的变革要求。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提高与否关乎美术鉴赏课程设置的成败,也是对我们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的考量,因此,展开对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的探讨,对解决当前美术资源狭窄、浪费和美术鉴赏方法单一的问题,具有很大意义。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两种事物或多种事物各自形象、特点置于一定条件下、按照某一标准进行对比。美术鉴赏是个人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知、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点拨,学生在于教师互动的状态下获得审美感受的过程。美术鉴赏的本质属性既是品味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内涵、意境与意义,不可避免地有着对艺术作品比较的意味,因此,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必须使用比较教学法。通过教学中对美术作品的比较有利于加深理解、拓展视野,这种比较教学法可以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迅速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美术鉴赏教学方法中的比较教学法是极其重要的美术鉴赏方法,从逻辑学和心理学角度将比较教学法方法划分,可分为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和纵横结合比较法,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按照比较方向美术鉴赏中也包括相向比较法和环形比较法。利用这些方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依据课程需要,适当有效地开展美术鉴赏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迅速实现教学目的,有着重要的方法论作用。
  本篇论文细致研究了中学美术鉴赏中比较教学法的特征和价值,重点阐述了各种比较教学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比较中的应用,以及在不同艺术流派间、不同美术家间、不同美术种类间、美术与其它艺术门类比较中的应用,并结合以上研究设计了部分教学案例,以期为当今中学美术鉴赏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成熟的教学方法,为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果和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提供路径选择及策略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