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有效性研究
【6h】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有效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货币供给理论及其文献综述

2.2 货币政策目标

2.3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及文献综述

小结

3 研究方法和模型分析

3.1 VAR模型

3.2 SVAR模型

小结

4 SVAR模型的变量选取和模型构建

4.1 变量选取

4.2 SVAR模型构建

小结

5 实证分析

5.1 SVAR模型的回归过程

5.2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5.3 方差分解结果分析

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及政策建议

6.2 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为熨平经济波动、稳定物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2009年欧债危机及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调整期间,中国人民银行一系列的货币政策不仅引导着宏观经济的大方向,也使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降温的背景下,依然保持活力。因此,为使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节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SVAR模型,选取1999年12月-2014年12月的政策型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的月度数据,通过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图和方差分解情况对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
  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货币政策相关理论进行详尽的梳理,确定货币供给部分内生理论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根据该理论和研究需要构建恰好识别的SVAR模型,并依据我国1999年12月-2014年12月的约束数据进行货币政策的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研究得到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和方差分解结果;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我国在运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进行调整时的政策建议。
  本文内容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思路出发,在文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二部分,理论研究。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中涉及到的几个理论。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货币供给内生还是外生的相关理论,确定本文的研究依据的是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供给部分内生理论;其次,对货币政策目标进行论述,为文章选取变量提供依据,同时也说明本文研究的内容为中间目标与最终目标的关系;最后,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为本文选取变量和选取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依据。第三部分,研究方法和相关模型比较。对比了VAR(向量自回归)和SVAR(结构向量自回归)的优缺点后,根据货币供给部分内生理论确定本文需要构建的模型应为SVAR模型,并对SVAR模型应该注意的识别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模型构建。根据第二部分相关理论选择变量,本文所选取的变量有货币供应量(三个不同层次M1,M2,M3)、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CPI、贷款规模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等。然后,根据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和相关理论,设置假定条件,对变量进行排序,以构建恰好识别的SVAR模型。第五部分,实证研究。构建SVAR模型,对我国1999年12月-2014年12月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货币政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情况,并得到结论:(1)在进行货币政策调控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时,M2比M0,M1更适合被作为货币政策的政策型变量。(2)面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影响,通货膨胀、贷款规模的波动在第15个月消亡。而利率的波动则持续到中长期,持续时期约为40个月。(3)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上,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贡献程度较大,但是在中长期利率和通货膨胀对实体经济的贡献较大。第六部分,结论及政策建议。根据第五部分构建的 SVAR模型所产生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指出我国政府在通过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时,不仅需要把握四个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有机的结合起来。
  本文研究过程中重要的创新点为:(1)依据部分内生理论,以及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选取变量,设定假设条件构建有效的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运行相互关系的模型。(2)实证研究部分,选取1999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最新的月度数据,以及较其他文章较丰富的变量,得到货币供给与利率、通货膨胀、贷款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之间的关系,为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