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尿MCP-1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相关研究
【6h】

尿MCP-1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MCP-1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CD59与肾小球肾炎的相关研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nephriticsyndrome,INS)目前仍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疗程长,副作用大。通过检测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Ⅳ型胶原(Ⅳ-Collager,Ⅳ-C)、24小时尿蛋白(24hUPRO)及血红细胞表面CD59、血清补体C3、C4在INS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同阶段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并结合部分肾组织活检病例,探讨尿MCP-1在指导INS患儿治疗和评估预后中的作用及与肾脏病理的关系。 方法:根据INS诊断标准,选择INS患儿38例。(1)初治患儿30例,根据患儿糖皮质激素8周治疗反应,包括激素敏感型INS(SSINS)15例、激素耐药型INS(SRINS)15例。(2)行肾组织活检8例,其中微小病变2例,局灶节段硬化3例,系膜增生2例,新月体(Ⅴ级)1例。同期选择健康儿童15例作为正常对照,各组间年龄、性别等组成无显著差异。初治患儿于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各组患儿采样前无感染征象或感染已被控制,无心、脑、肝及血液系统疾病。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液相平衡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化学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尿MCP-1、Ⅳ-C、NAG、血红细胞表面CD59及相关指标。SSINS组别于糖分皮质激素治疗前、治疗后4-8周、治疗3月后检测上述指标。SRINS组分别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治疗后4-8周、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3月后病情基本控制24hUPRO<500mg/d时检测上述指标。为了消除尿液浓缩、稀释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尿中检测指标均用尿肌酐校正。所得数据采用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为方差分析、t检验、直线回归相关分析,以P<0.05为显著性界限。 结果:1尿MCP-1水平(pg/μmmol·Cr):对照组为10.60±4.23;SSINS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前为11.61±2.39、治疗后4-8周为7.38±1.10、治疗3月后为1.70±0.40;SRINS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前为52.07±20.78、治疗后4-8周为44.90±23.12、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3月后为31.29±25.43。SSINS组治疗前、治疗后4-8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3月后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4-8周(P<0.05);SRINS组治疗前显著高SSINS组治疗前与对照组(P<0.01),但与治疗后4-8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4-8周仍高于SSINS组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当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3月后则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4-8周(P<0.05),但与SSINS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尿MCP-1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 2尿NAG水平(U/μmmol·Cr):对照组为3.53±1.23;SSINS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前为4.53±2.96,治疗后4-8周为1.85±1.12,治疗3月后为0.38±0.36;SRINS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前为12.94±6.04,治疗后4-8周为7.42±4.44,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3月后为1.36±0.63。SSINS治疗前显著高于治疗后4-8周(P<0.05)及治疗3月后(P<0.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3月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RINS组治疗前显著高于SSINS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P<0.001),但与治疗后4-8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4-8周仍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SSINS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当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3月后则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与治疗后4-8周(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尿NAG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 3尿Ⅳ-C水平(μg/μmmol·Cr):对照组值为1.57±0.25;SSINS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前为2.26±1.45、治疗后4-8周1.52±0.80、治疗3月后为0.53±0.34;SRINS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前为4.21±2.09、治疗后4-8周为7.02±2.87、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3月后为0.92±0.58。SSINS组治疗前、治疗后4-8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3月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治疗后4-8周及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SRINS组治疗前与SSINS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当治疗4-8周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P<0.001)及SSINS组治疗前(P<0.01),当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3月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4-8周(P<0.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SRINS组治疗后4-8周尿Ⅳ-C水平虽有所升高,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SSINS组、SRINS组尿Ⅳ-C水平呈下降趋势。 4尿MCP-1、Ⅳ-C、NAG及24hUPRO之间均为直线正相关。 4.1尿MCP-1与24hUPRO:直线回归方程y=0.2662+0.0070x,相关系数r=0.5905(P<0.001)。 4.2尿MCP-1与NAG:直线回归方程y=3.8071+0.0447x,相关系数r=0.7215(P<0.001)。 4.3尿MCP-1与Ⅳ-C:直线回归方程y=0.7147+0.0389x,相关系数r=0.5918(P<0.001)。 4.4尿Ⅳ-C与NAG:直线回归方程y=3.9956+1.0946x,相关系数r=0.3039(P<0.05)。 4.5尿Ⅳ-C与24hUPRO:直线回归方程y=1.5017+1.3391x,相关系数r=0.5661(P<0.01)。 4.6尿NAG与24hUPRO:直线回归方程y=0.1628+00419x,相关系数r=0.7666(P<0.001)。 5CD59与C3、C4水平在各组及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尿MCP-1水平与CD59(r=-0.0847)、C3(r=-0.093)及C4(r=-0.1378)均无相关性(P>0.05)。 6尿MCP-1水平与肾脏病理(由于样本例数少,尿MCP-1水平以均数表示pg/μmmol·Cr):微小病变为9.23,局灶节段硬化为43.27,系膜增生为43.451,新月体(Ⅴ级)为739.36。随着肾脏病理变化的加重,尿MCP-1水平逐渐升高,在有新月体形成的病理改变中尤为突出。 结论:1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同阶段尿MCP-1水平在SRINS组患儿显著高于SSINS组及对照组患儿,尤其在疾病活动期,提示MCP-1参与INS患儿糖皮质激素耐药的产生,不仅为INS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也为前瞻性指导临床医师合理调整糖皮质激素用量及疗程、动态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2INS患儿尿MCP-1与Ⅳ-C、NAG水平呈正相关,可间接反映肾小管间质病变或肾组织纤维化的形成,对无创性动态监测INS患儿病情进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3随着肾脏病理变化的加重,尿MCP-1水平也逐渐升高,在有新月体形成的病理改变中尤为突出,并结合SRINS组患儿尿MCP-1持续高水平改变,提示检测尿MCP-1可间接反映INS患儿肾脏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帮助判断预后、指导治疗,为临床提供了简便易行、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