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并内侧副韧带修复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轴向稳定性的影响
【6h】

合并内侧副韧带修复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轴向稳定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选择标准

2 一般资料

3 治疗方法

4 检测内容及方法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ROM

2 IKDC评分

3 KT-1000检测

4 术后膝关节应力位内侧间隙的增大值

附图

附表

讨论

1 术后膝关节活动度

2 膝关节的轴向稳定性

3 本次随访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临床多见,损伤后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在ACL损伤中常合并内侧副韧带(medialcollateralligament,MCL)损伤,在其联合损伤中ACL损伤合并Ⅲ度MCL损伤发病率高达95%。目前,ACL重建为治疗ACL损伤的主要方法,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对于Ⅰ、Ⅱ度MCL损伤,往往采取保守治疗,Ⅲ度MCL损伤的治疗,临床常行MCL修复或重建,用以最大程度恢复其阻止膝关节外翻的功能,但是MCL修复术对于ACL重建后的功能影响,如今国内外报道少见。
  本研究通过对比ACL重建合并MCL修复术和单纯ACL损伤重建术后的手术疗效,通过临床随访KT1000,ROM,IKDC评分,外翻应力位X光片。分析合并MCL修复术对ACL重建术后膝关节轴向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以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关节科收住院43例ACL损伤合并或不合并MCLⅢ度急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为单纯ACL损伤(A组),术前查体示前抽屉实验阳性,后抽屉实验阴性,外翻应力实验阴性,MRI检查示ACL连续性中断。18例为ACL合并MCLⅢ度损伤(B组),术前查体示前抽屉实验阳性,后抽屉实验阴性,0°、30°外翻应力实验均阳性,MRI检查示ACL连续性中断,MCL股骨止点高信号。所有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病程<2周。术前应用KT-1000关节动度计(TheKT-1000kneearthrometer)在膝关节屈曲30°时进行膝关节最大前向位移的测量,并记录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及填写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theinternationalkneedocumentationcommitteekneeuationform,IKDC评分)。A组行膝关节ACL异体肌腱单束重建术,B组行膝关节ACL异体肌腱单束重建+内侧副韧带修复术,术后指导患者行功能恢复锻炼。术后随访采用KT-1000、ROM测量、IKDC评分,测量术后膝关节应力位内侧间隙的增大值评价临床效果。采用SPSS13.0软件分别分析在膝关节最大前向位移、移植物直径、ROM、IKDC评分、膝关节应力位内侧间隙的增大值等方面比较MCLⅢ度损伤手术修复是否会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轴向稳定性造成影响。
  结果:分别对比术前及术后KT-1000、ROM测量、IKDC评分,A、B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对比术前KT-1000、移植物直径、ROM测量、IKDC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对比术后ROM测量、IKDC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T-1000检测:在屈膝30°、20磅拉力下,术前A、B两组胫骨前移分别为5.5~12.5mm和5.5~12.3mm,平均分别为8.5±2.0mm和9.6±1.9mm;术后则分别为1.3~3.5mm和2.1~7.7mm,平均分别为2.5±0.7mm和3.5±1.2mm。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膝关节应力位内侧间隙的增大值:术后A、B两组膝关节应力位内侧间隙的增大值分别为0.4~2.6mm和1.8~4.5mm,平均分别为1.4±0.7mm和3.0±0.8mm,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CL修复术对于ACL重建术的疗效有负面影响,合并MCL修复术的ACL重建,术后膝关节轴向稳定性的恢复略差。对于ACL损伤合并MCLⅢ度损伤的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应该更加谨慎、科学,用以最大恢复膝关节的轴向稳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