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PV16感染的子宫颈病变中E6、E7蛋白与MCM7表达的关系
【6h】

HPV16感染的子宫颈病变中E6、E7蛋白与MCM7表达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HPV16 E6、E7蛋白在宫颈癌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疫苗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子宫颈癌作为全球女性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使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危害。从正常鳞状上皮到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再逐步演变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此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多个阶段,至今尚未能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从蛋白质水平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的分子事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子宫颈鳞癌的发病机制,以便寻找诊断子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及监测预后的分子指标。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被普遍认为是发生宫颈癌的首要启动因素。导致子宫颈鳞癌的HR-HPV中最常见的亚型是HPV16。HPV DNA基因组包括早期基因区、晚期基因区和长控制区3个区,其中早基因区有6个开放读码框架,分别编码E1、E2、E4、E5、E6、E7等早期蛋白。当HPV16基因与宿主基因发生整合时E2基因序列断裂丢失或失活,E6、E7癌基因的负性调节作用被解除,E6、E7蛋白过度表达,导致细胞转化能力增强,最终导致癌变。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MCM7)是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调节DNA复制及延伸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表达于增殖细胞中。近年来研究发现,MCM7蛋白可以作为细胞增殖的特异性标记物,可在正常、不典型增生组织及肿瘤组织中表达。
  MCM7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的研究仅有个别报道,而HPV16 E6、E7蛋白与MCM7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在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可能的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明了。
  目的:
  本课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检测E6、E7蛋白与MCM7在HPV16感染的慢性子宫颈炎、各级别CIN及子宫颈鳞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表达,以了解在子宫颈病变组织中表达的意义。通过分析HPV16 E6、E7蛋白与MCM7表达的相互关系,以探讨HPV16感染对MCM7表达的影响,为HPV16感染在子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
  1、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HPV16感染的子宫颈部分组织样本105例,其中慢性宫颈炎20例,CINⅠ-Ⅱ级30例,CINⅢ级30例,原发性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25例。
  2、HPV16的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膜杂交法。
  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HPV16感染的慢性子宫颈炎组、CINⅠ-Ⅱ级组、CINⅢ级组及子宫颈鳞癌组织中E6、E7蛋白和MCM7的表达情况。
  4、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α=0.05为检验水准,即当P<0.05时可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HPV16 E6、E7蛋白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仅有部分表达于细胞浆;MCM7蛋白阳性染色均位于细胞核。
  2、E6、E7蛋白和MCM7在HPV16感染的慢性子宫颈炎组、CINⅠ-Ⅱ级组、CINⅢ级组及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呈递增趋势。
  E6蛋白阳性表达率:宫颈癌组高于慢性宫颈炎组、CINⅠ-Ⅱ级组,CINⅢ级组高于慢性宫颈炎组、CINⅠ-Ⅱ级组(P<0.0083);宫颈癌组与CINⅢ级组、CINⅠ-Ⅱ级组与慢性宫颈炎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3)。E6蛋白的表达强度:宫颈癌组高于其他组;CINⅢ级组高于慢性宫颈炎组、CINⅠ-Ⅱ级组;CINⅠ-Ⅱ级组与慢性宫颈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E7蛋白阳性表达率:宫颈癌组高于慢性宫颈炎组、CINⅠ-Ⅱ级组,CINⅢ级组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083);宫颈癌组与CINⅢ级组、CINⅢ级组与CINⅠ-Ⅱ级组、CINⅠ-Ⅱ级组与慢性宫颈炎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3)。HPV16 E7蛋白的表达强度:宫颈癌组高于CINⅠ-Ⅱ级组与慢性宫颈炎组;CINⅢ级组高于慢性宫颈炎组、CINⅠ-Ⅱ级组;CINⅠ-Ⅱ级组与慢性宫颈炎组、宫颈癌组与CINⅢ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CM7阳性表达率:宫颈癌组高于慢性宫颈炎组、CINⅠ-Ⅱ级组,CINⅢ级组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083);宫颈癌组与CINⅢ级组、CINⅢ级组与CINⅠ-Ⅱ级组、CINⅠ-Ⅱ级组与慢性宫颈炎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3)。MCM7蛋白的表达强度:宫颈癌组高于CINⅠ-Ⅱ级组与慢性宫颈炎组;CINⅢ级组高于慢性宫颈炎组、CINⅠ-Ⅱ级组;CINⅠ-Ⅱ级组与慢性宫颈炎组、宫颈癌组与CINⅢ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HPV16 E6蛋白与E7蛋白(r=0.760,P<0.001)、HPV16 E6蛋白与MCM7(r=0.831,P<0.001)、HPV16 E7蛋白与MCM7(r=0.856,P<0.001)的表达呈正相关。
  结论:
  1、HPV16感染子宫颈后,E6、E7蛋白与MCM7在子宫颈鳞癌的进展中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2、使用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HPV16 E6、E7蛋白和MCM7可作为免疫组化标记物,辅助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