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席勒美学理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6h】

席勒美学理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语

第一章 人“分裂为碎片”的现实

第一节 精巧钟表型社会

第二节 消费型钟表社会

第二章 不同的美

第一节 “完整的人”的理想与大众审美追求

一、美学理想:“完整的人”

二、席勒美学理想中所包含的精英意识

三、新的理想:以美学为基本形式构建当代社会

第二节 “活的形象”与现实时空的分裂

一、活的形象

二、假象

三、幻象与时空的分裂

第三章 理想关注与物质束缚

第一节 美的理想范畴与当代形象异化

一、席勒对美的理想性关注

二、美的理想性实现:形式

三、形象的异化

第二节 游戏的悖谬

一、席勒“游戏”内涵

二、当代游戏悖谬

第三节 想像力游戏的转向

一、想像力的游戏

二、欣赏者的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席勒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之美的内涵的比较分析,力求以席勒美学理想观照当下,以当下美学发展反观席勒,讨论席勒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及局限,以期有利于解决当下审美领域之问题。全文除导语外,共分为三章:
  首先,比较分析席勒所面对的社会现实与当下语境的历史性延续及深刻变化,以深入探究席勒美学思想悖论的生成语境。
  其次,系统分析席勒面对人格与状态呈现分裂的现实提出的“完整的人”的美学理想,揭示其审美精神性诉求的合理性,反思其忽视大众审美追求的倾向。进而分析席勒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对象的变化:席勒认为美的对象为“活的形象”,体现了时空的和谐统一;当代社会中,时间与空间关系在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呈现为分裂状态,美在分裂的时空中以视觉幻象呈现。
  最后,分析席勒的美学范畴及其理想性在当代的悖谬:世界成为不可把握的虚幻影像,游戏的意义被颠覆,形式的意义商品化。席勒美学以“形式”把握美,将美的范畴划分为溶解性的美与振奋性的美,认为在审美过程中人的主体活动为“游戏”,而“想像力的游戏”是创作所必需的方式。当代社会中,以“形象”来把握外界,“形象”、“游戏”与“创作”都与席勒美学概念的内涵不同。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席勒美学范畴虽不能解释新的美学问题与美学现象,但当下美学的建构不能完全在其废墟之上重新建筑,而是要吸纳其精神合理性来阐释现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