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献详情
【6h】

走向生态审美——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化与侗族日常生活审美化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2 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化与侗族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致性

3 大众的生活审美化与侗族的生成审美化

4 共同走向生态审美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大众文化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的提出给文艺学美学的学科建构带来深刻的变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重要影响和变化。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化具有信息化和商品化的特点,满足了大众审美和消费的需求,也有着消费性享乐性的缺憾,它在某些方面违背了当代生态文明的内涵。 地处偏远山区的侗民族文化则具有传统性和神圣性特征,它注重生态美的艺术形式,他们的歌舞艺术、服饰、建筑、饮食文化都跟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暗含“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理想。 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化和侗族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当下的一种文化形态,在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但是从二者的形成路径和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众审美文化是一种生活的审美化,侗族审美文化是一种生成的审美化。二者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中,都具备了生态审美的初步形态。在当下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在日益繁荣的各美学学科的推动下,大众生活审美化和侗族生成审美化将相互促进,共同走向生态审美。二者组成生态美学的两个侧面,发展生态审美不同的本质,做到“和而不同,和谐共生”,以达到审美生态的多样性。

著录项

  • 作者

    张勤;

  •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
  • 学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 年度 -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B83-0;
  • 关键词

    侗族; 生态美学; 民族文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14:48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站内服务
  • 写作辅导
  • 期刊发表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