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波秧歌剧《兄妹开荒》音乐形态研究
【6h】

安波秧歌剧《兄妹开荒》音乐形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 秧歌剧《兄妹开荒》创作背景

第二章 秧歌剧《兄妹开荒》音乐形态研究

第一节 《兄妹开荒》的音乐风格

第二节 《兄妹开荒》的主题、人物

第三节 《兄妹开荒》的语言、表演形式

第四节 《兄妹开荒》的创作形式

第五节 《兄妹开荒》的表演场所

第三章 秧歌剧《兄妹开荒》价值

第一节 《兄妹开荒》的历史价值

第二节 《兄妹开荒》的艺术价值

第三节 《兄妹开荒》的社会价值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延安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深入民间以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秧歌形式,借用或创作民间风格曲调,反映新的生活、表现新的人物。安波在这场新秧歌运动中发挥了打头阵的作用,他创作的著名秧歌剧《兄妹开荒》,在他毕生的音乐创作中,以至于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由安波作曲,王大化、李波、路由集体创作的秧歌剧《兄妹开荒》成功地改造了旧秧歌形式:除去调情的舞姿、丑角的脸谱。创造性地采用陕北传统民间音乐素材,运用民间秧歌形式表现“生产劳动”这一新的主题,成功塑造了边区青年农民开荒生产,“明朗快活”的人物形象。 秧歌剧《兄妹开荒》的成功也是整个延安文艺思想内容上破旧立新的成功。它在音乐风格、主题、人物、以及表演形式、创作形式等方面的创新为当时的文艺创作起到了模范作用,并且为1945年大型民族新歌剧《白毛女》的成功演出作了充分的艺术准备。 本文通过对《兄妹开荒》的创作背景、音乐形态以及它所产生的价值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使我们更加清晰、全面地了解《兄妹开荒》对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的意义,以及安波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收集、整理创新的精神更加值得现今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借鉴。继承安波的优秀传统,避免他对外国先进音乐吸收借鉴的不足,将中国音乐推向二十一世纪新的高峰,正是今天的音乐家们面临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