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教学研究
【6h】

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教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教学的一般理论探讨

(一)思想品德课开放教学的概念界定

(二)思想品德课开放教学的特点

1.主体性

2.动态性

3.实效性

(三)思想品德课开放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借鉴

1.杜威的开放教学理论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思想品德课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和原则

(一)初中思想品德开放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要求

2.开放教学是发展学生思想品德的需要

3.开放教学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的需要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教学实施的原则

1.创新性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适度原则

三、初中思想品德开放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开放教学目标

(二)开放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要打破学科的界限

3.对课程资源“二次开发”

(三)开放组织形式

1.打开班级的墙壁,促进班与班的合作

2.打开年级的墙壁,促进不同年级的合作

3.班级内部多样化座位排列

(四)开放教学方法和手段

1.在课堂内部采取分组合作探究教学

2.体验教学

3.把握好预设和生成

4.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五)开放教学时空

1.开放教学时间

2.开放教学空间

(六)开放教学评价

1.开放评价主体

2.开放评价内容

3.开放评价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本文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和初中生的特点,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开放教学做了系统分析。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知识是封闭的,它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多采用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模式,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难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教育功能。而开放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可以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把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合作中学习,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上,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开放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理念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为深入研究这种教学模式,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本文采用比较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初中生的实际特点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出发,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教学理论和具体实施进行了探讨。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教学的理论探讨和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教学的概念的界定。阐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是具有主体性、动态性和实效性。以杜威的教育学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理论依据,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理论做出论述。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和原则。必要性: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要求,发展学生思想品德课的需要,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的需要;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适度原则。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开放教学的实施策略,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六个部分论述:开放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开放组织形式;开放教学方法和手段;开放教学时空;开放教学评价。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论述实施策略,在论述策略的同时,对实施过程中遇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总之,开放教学在教学观上,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师生观上,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研究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观察者、讨论者和交流者。开放教学既主张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开放的教学过程中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与创新精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