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培养研究
【6h】

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培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道德判断能力一般理论阐释

(一) 道德判断能力的概念解读

1.道德能力的诠释

2.道德判断的诠释

3.道德判断能力的含义解读

(二) 道德判断能力的构成要素

1.道德鉴别能力

2.道德评价能力

3.道德批判能力

(三) 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因素

1.道德认知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四) 道德判断能力的价值

1.道德判断能力和其他能力共同构成道德能力的有机系统

2.道德判断能力是实施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的前提

3.道德判断能力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起调节作用

4.道德判断能力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关键

二、加强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 当代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现状的需求

1.道德分析能力欠缺

2.道德鉴别能力降低

3.道德批判精神消解

(二) 当今德育发展现状的需要

1.注重现成道德规范的传授,忽视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2.采用灌输的方式,阻碍了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3.重视理性因素,忽视非理性因素在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形成中的作用

4.采用虚构的道德情境培养,忽视真实情况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实施策略

(一) 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道德判断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1.注重由重教向重导的转换,激发学生道德判断的动机,让学生愿意进行道德判断

2.运用价值澄清模式,激发学生思考、批判的潜能

3.建立开放、民主、对话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自我判断意识

(二) 立足真实的道德生活,开展道德判断实践活动

1.在真实的道德情境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能力

2.让学生充分参与道德活动,通过各种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独立判断能力

3.全面理解现实生活,增强道德意志,促使学生由感性判断上升为理性判断

(三) 以外在教育引导和自我判断相结合的原则转变培养方式

1.注重学生家庭环境培养,为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成长提供社会条件

2.注重隐性环境教育,促使学生自我道德判断习惯的养成

(四) 注重学生道德情感和直觉判断作用,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质量

1.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推动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

2.克服德育中只注重理性的判断推理的作用,尊重学生的直觉判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与参与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现今社会道德标准和道德评判变得相对化,各种道德观念相互激烈碰撞,价值冲突的频起,给当代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他们感受到了道德困惑,甚至会出现道德失范现象,如何使学生在“歧路”丛生的道德迷宫中获得清醒的认识,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提高学生分析、鉴别、判断能力,自觉抵制错误,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分重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校德育能做到的是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鉴别、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方向,自觉抵制错误。因此,帮助中学生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成为当前学校德育课程的首要任务。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具体论述该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道德判断能力的一般理论。首先,解读了道德判断能力的相关概念。主要从道德能力、道德判断、道德判断能力进行阐述。道德能力就是人们在道德活动过程当中运用自己的道德思维对各种道德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对道德问题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与选择,并最后执行道德行为的能力。道德判断体现了一个社会、阶级或集体对当时道德的基本要求,明确主体的道德价值和当事人应承担的道德责任。所以,道德判断就是主体能够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运用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知识对道德现象作出是非善恶的裁定。道德判断能力是由道德判断和道德能力结合而成的具有暗含倾向性的能力。是在科学的道德认识基础上,运用道德知识,对面临的道德问题加以充分辨析,作出正确的是非善恶和评价的能力。其次,分析了形成道德判断能力的构成要素,即道德鉴别能力、道德评价能力、道德批判能力。再次,分析了道德判断能力会受到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以上的论述得出道德判断能力的价值。道德判断能力和其他能力共同构成道德能力的有机系统;道德判断能力是实施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的前提;道德判断能力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起调节作用;道德判断能力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关键。
  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首先是当代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现状需求。面对道德多元化的社会一些情感淡薄、意志力差的学生就会出现道德判断能力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道德分析能力欠缺、道德鉴别能力降低、道德批判精神的消解。其次是德育的发展现状需要。注重现成道德规范的传授,忽视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采用灌输的方式,阻碍了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重视理性因素,忽视非理性因素在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形成中的作用;采用虚构的道德情境培养,忽视真实情况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
  第四部分探究在实践层面上培养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方式方法。第一,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道德判断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注重由重教向重导的转换,端正学生道德判断的动机;运用价值分析模式,激发学生思考、批判的潜能;建立开放、民主、对话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自我判断意识。第二,立足真实的道德生活,开展道德判断实践活动。在真实的道德情境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社会道德活动,通过各种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独立判断能力;全面理解现实生活增强道德意志,促使学生由感性判断上升为理性判断。第三,以外在教育引导和自我判断相结合的原则转变培养方式。注重学生家庭环境培养,为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成长提供社会条件。注重隐性环境教育,促使学生自我道德判断习惯的养成。第四,注重学生道德情感和直觉判断的作用,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质量。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推动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克服德育中只注重理性的判断推理的作用,尊重学生的直觉判断。
  最后在结语部分指出道德判断能力是学生进行道德选择的前提,是个体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先导,对个体品德发展具有奠基作用。针对价值多元背景下,社会道德状况日益令人担忧的现实,在学校道德教育中重视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