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6h】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问题的提出

1.1 课题的提出背景

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3 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1.3.1 顺应高中数学课堂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需求

1.3.2 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

1.3.3 有利于学生竞争、合作意识的养成

1.3.4 有利于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1.4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4.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

2.1.1 “师生互动”、“小步走’’的教学模式

2.1.2 大容量、高密度的数学习题课模式

2.2 基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文献综述

3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最近发展区”理论

3.2 建构主义理论

3.3 动机理论

4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建构

4.1 概念的界定

4.1.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4.1.2 导学案的概念界定

4.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4.2.1 课前自学阶段

4.2.2 课上导学阶段

4.2.3 课后巩固阶段

4.3 导学案的编写原则与结构

4.3.1 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4.3.2 导学案的基本结构

4.4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4.4.1 导学案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

4.4.2 重视学习方法的培训指导

4.4.3 充分发挥数学学习小组的作用

4.4.4 科学评价,及时反馈

5 学案导学教学设计示例

5.1 概念课学案导学设计与案例

5.1.1 概念课学案导学教学设计总体说明

5.1.2 概念课导学案设计案例

5.2 命题课学案导学设计与案例

5.2.1 命题课学案导学教学设计总体说明

5.2.2 命题课导学案设计案例

5.3 习题课学案导学教学设计与案例

5.3.1 习题课学案导学教学设计总体说明

5.3.2 习题课课导学案设计案例

6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假设

6.3 实验设计说明

6.4 实验测评工具

6.5 实验过程

6.6 实验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逐步向学生为中心演变,如何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成为了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的努力目标。
  在近代我国的传统数学课堂上,以“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为主,注重的是“双基”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有碍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予渔,更不如授之于“欲”。本课题旨在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和生成性和时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为目标,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认知心理特点,探索一种适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能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采用行动研究法,问卷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对高总数学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构建。首先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分析了我国高中数学课堂的主流教学模式,确立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对突出数学学科特点的学案导学模式如何构建,不同数学课型的学案导学教学示例,做了较为详细的整理和探讨,并通过教学实验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得到了以下结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著录项

  • 作者

    黄玲;

  •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数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生春;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数学;
  •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