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实验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
【6h】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实验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耐力的定义

1.1.2 耐力的分类

1.1.3 专项耐力的概念及训练意义

1.2 排球运动的项目特征分析

1.2.1 排球运动的体能特征

1.2.2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

1.2.3 排球运动员专项耐力的特征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实验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专项耐力训练对排球运动员连续5次助跑起跳摸高的数据分析

3.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连续5次助跑起跳摸高测试指标的差异性检验

3.1.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连续5次助跑起跳摸高测试指标的纵向对比分析

3.1.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连续5次助跑起跳摸高测试指标的横向对比分析

3.2 专项耐力训练对排球运动员30秒斜板仰卧起坐的数据分析

3.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30秒斜板仰卧起坐测试指标的差异性检验

3.2.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30秒斜板仰卧起坐测试指标的纵向对比分析

3.2.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30秒斜板仰卧起坐测试指标的横向对比分析

3.3 专项耐力训练对排球运动员30秒30kg挺举的数据分析

3.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30秒30kg挺举测试指标的差异性检验

3.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30秒30kg挺举测试指标的纵向对比分析

3.3.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30秒30kg挺举测试指标的横向对比分析

3.4 专项耐力训练对排球运动员半“米”字形移动的数据分析

3.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半“米”字形移动测试指标的差异性检验

3.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半“米”字形移动测试指标的纵向对比分析

3.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半“米”字形移动测试指标的横向对比分析

3.5 专项耐力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羽毛球掷远的数据分析

3.5.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羽毛球掷远测试指标的差异性检验

3.5.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羽毛球掷远测试指标的纵向对比分析

3.5.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羽毛球掷远测试指标的横向对比分析

3.6 专项耐力训练对排球运动员1分钟双摇跳绳的数据分析

3.6.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1分钟双摇跳绳测试指标的差异性检验

3.6.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1分钟双摇跳绳测试指标的纵向对比分析

3.6.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1分钟双摇跳绳测试指标的横向对比分析

3.7 专项耐力训练对排球运动员800米跑的数据分析

3.7.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800米跑测试指标的差异性检验

3.7.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800米跑测试指标的纵向对比分析

3.7.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800米跑测试指标的横向对比分析

3.8 专项耐力训练对排球运动员十字跳的数据分析

3.8.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十字跳测试指标的差异性检验

3.8.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十字跳测试指标的纵向对比分析

3.8.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十字跳测试指标的横向对比分析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随着排球运动在我国不断的发展与普及,参与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而在这些参与的人群中,有这样一个群体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无论是在我国整个竞技体育体制组成中,还是在全民体育的普及中都起到了支柱和推广作用,这就是高校运动员群体。
  由于各国的排球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和技术战术日臻完善,它正朝着发球高点化、垫球多样化、传球速度化、扣球力量化、拦网滞空化等方面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势头更猛[1]。而随着排球“五化”的进一步发展,运动员体能的好坏越来越成为队伍制胜的关键因素。
  由于排球竞赛规则的更新和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需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单次爆发式的动作,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排球技术当中的扣球、拦网、移动、防守等技术动作以无氧非乳酸系统供能为主,将排球比赛的间隔时间短、次数多、强度大等特点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技战术的完善,加之运动员在比赛中单次动作的重复率或是连续多个动作的叠加率增加,甚至是来回球的次数增加,这些都促使无氧乳酸系统供能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排球运动同其他集体项目相比,比赛时间的长短并无明确要求,若在两队实力相当,比赛时长一度可能持续长达2到3个小时,这时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就会在比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排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是当前我国高校排球队伍日常运动训练中的重要环节。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就如何在日常训练中结合排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和规律从而促进高校阶段排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的提高。依据排球运动项目特征和耐力训练理论,设计出适合高校阶段的男子排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训练方法,进行为期8周的实验,对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最终为高校阶段的男子排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训练提供切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在运用的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国内外较为先进训练方法和理念,结合高校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心理发展等特点,在与导师进行多次的沟通后,制定出有关排球专项耐力方面的训练方案。以河北师范大学20名排球专项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组和对照各10名,对实验组运动员其进行为期8周的有关专项耐力训练的实验干预,对照组则进行传统的训练。通过检测运动员的实时心率,对上述两组的单元训练强度进行监控,并在训练的总时长上保持一致。最后运用SPSS18.0软件对两个组别实验前后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研究分析发现,只有当排球运动员有较好的有氧耐力水平时,并通过结合运动员的场上位置特点和间歇训练来发展其无氧能力,特别是对运动员的无氧非乳酸能力的提高。得出结论如下:
  1.通过8周的实验干预,实验组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能力影响显著,而对于柔韧、灵敏、协调等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
  2.对于高校阶段的男子排球运动员,在安排日常训练时应重视一般身体素质训练。
  3.在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时,建议在平时的训练中多采用实战训练或高于实战负荷的负荷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首选实战训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