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新感觉派的文化世界主义追求
【6h】

论新感觉派的文化世界主义追求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新感党派的文化世界主义观念

第一节 世界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第二节 广阔的世界文学视野

第三节 对政治民族主义的抛弃和自由的文化选择

第二章 新感觉派文化世界主义的“风景”

第一节 与世界同步的都市“风景”

一 现代风格建筑的崛起与消费性价值观的盛行

二 都市情感的“西化”

第二节 新奇的都市“感觉”

一 时间的感觉:当下

二 空间的感觉:破碎

第三章 新感觉派文化世界主义的现代性

第一节 现代主义表征

一 都市的物质繁华与“文明病”

二 现代派的小说技巧

第二节 深刻批判意识的缺乏

一 刘呐鸥:沉醉于都市

二 穆时英:感伤情绪对现代性焦虑的驱赶

三 施蛰存:反叛传统的优柔寡断

第四章 新感觉派文化世界主义追求的反思

第一节 对五四线性现代观的背离

第二节 作为日本新感觉派的副本

第三节 日本“脱亚入欧(美)”现代化方案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对新感觉派的研究自其出现就已经开始,直至新时期有了新的突破,但研究领域集中在都市文学、中日比较文学以及文化的角度,而对于新感觉派所呈现出来的开阔的世界眼光以及文化世界主义观念关注较少,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从世界主义的角度入手,以新感觉派的文化世界主义观念为切入点,梳理新感觉派的小说创作,探究其文本中文化世界主义观念的呈现及其背后的实质意义。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新感觉派的文化世界主义观念。上海的魔幻崛起激发了国民的世界主义想象,新感觉派积极跻身世界主义浪潮。首先,他们逐渐形成了世界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次,拥有广阔的文学视野,尤其关注现代派文学。他们大量翻译介绍了外国的文艺作品,并且通过创办刊物和出版的方式,大力推动域外文学的传播并亲自进行现代派文学创作;新感觉派的文艺观从接受革命新思潮的涤荡、投身革命实践到普罗与现代文艺观的混杂时期,再到褪去政治外衣后对自由主义的选择。他们最终抛弃了强烈的民族主义而选择了自由主义。
  第二章:新感觉派文化世界主义的“风景”。新感觉派的作品中呈现出与世界同步的都市“风景”和都市感觉。都市“风景”既包括建筑风景、价值观风景,也包括情感风景。都市感觉包括对时间的感觉和空间的感觉。时间上对当下和瞬间感悟的重视,背离了线性时间观。空间的破碎呈现,只停留城市表面,取消了城市的历史深度。时间与空间历史深度的取消,才能免除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责任,进而复制出一个资本主义式的副本,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
  第三章:新感觉派文化世界主义的现代性。新感觉派努力打造的西方副本实质是对西方现代化的渴慕与模仿,然而现代化是现代性物质层面的体现,因而新感觉派文化世界主义追求的实质是对西方现代性的追求,“风景”的同步亦即是对现代性的模仿。但是新感觉派笔下的现代性徒有现代主义表征,包括都市的物质繁华与“文明病”、现代派小说技巧的运用,但是缺乏深刻的批判意识,刘呐鸥沉醉于都市;穆时英的感伤情绪驱赶了现代性的焦虑;施蛰存反叛传统时的优柔寡断。因而新感觉派现代性的模仿徒有其表,未及内里。
  第四章:新感觉派文化世界主义追求的反思。新感觉派文化世界主义的追求实质是对西方现代性的模仿与复制,那么他们追求的结果又如何呢?首先,由于专注于“当下”而背离了五四时期的线性现代观,“时代”的身份在他们这里变得可疑,造成了持续经验的缺乏,从而导致了意识形态的空洞,只剩下悲惨的结局。其次,通过对中日新感觉派的比较,我们发现,中国新感觉派几乎是日本新感觉派的副本,从文本到意识形态都追随了其效仿对象,然而这种在文学领域的复制最终造成的是文化流动的等级性,以及自身的消亡。最后,对西方现代性复制的模式真正会导向“成功”吗?同在亚洲的日本,曾通过“脱亚入欧(美)”的模式----对西方现代性的“拷贝”,成为亚洲第一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但是1945年在二战中的毁灭也是对这种模式的回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