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构主义视角下埃及与利比亚的合作和冲突(1969-1981)
【6h】

建构主义视角下埃及与利比亚的合作和冲突(1969-1981)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

(四)时间断限说明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埃利关系历史回顾

(一)温特的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二)建构主义的三种文化观解读

1、霍布斯文化

2、洛克文化

3、康德文化

(三)二战后埃及和利比亚关系发展演变(1945-1969)

1、对立状态下的排斥关系

2、包容状态下的对话与接触

(四)建构主义视角下二战后埃利关系评析

二、埃及与利比亚合作为主阶段(1969-1973)

(一)埃利合作的具体表现形式

1、纳赛尔时期的埃利合作关系

2、萨达特时期埃利的合作关系

(二)埃利积极角色身份建构

(三)埃利集体身份的形成

(四)埃利关系模式的判定

三、埃及与利比亚冲突为主阶段(1974-1981)

(一)埃利洛克文化建构

1、埃利恶性互动的表现

2、埃利关系模式的判定

(二)埃及身份转变与利比亚认同危机

(三)埃利安全困境的形成

(四)认知差异是安全困境形成的重要原因

1、埃利角色认同出现了偏差

2、埃利认同的基础崩塌

四、对埃及与利比亚关系的建构主义评析

(一)当认同危机发生时国家间的应对策略

1、加强彼此互信

2、进行自我约束

3、发挥集体记忆的作用

(二)如何破解埃利两国之间的安全困境?

1、遵守国际规范

2、调整互动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建构主义理论兴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在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主导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论战的背景下诞生并逐渐发展成熟的。建构主义的异军突起,促进了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同时也为研究利比亚和埃及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利埃两国都是北非地区的重要国家,他们地理位置相邻、宗教信仰相同、语言文化相似,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1969年利比亚革命爆发后,两国关系友好,一度试图合并。1973年十月战争之后,两国关系开始恶化,由合作转变为对抗,从“朋友”身份转变为了“敌人”。运用建构主义分析视角,可以得知两国的关系经历了无政府状态下康德文化向洛克文化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了两国在互动实践基础上共有观念的变化。
  本文借用亚历山大·温特的建构主义分析框架,以身份为工具,将埃及、利比亚关系作为关键变量,对这一时期两国关系的发展演变进行详细评述,以期为利埃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启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