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作家与学者身份兼具的时代并行者——公兰谷论
【6h】

作家与学者身份兼具的时代并行者——公兰谷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相关问题的研究概述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丰富多样的文学创作活动

第一节 书写抗战时代精神的小说创作

一、忧国忧民的人道主义情怀

二、多种人物典型形象的塑造

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第二节 言说战时生命体验的散文写作

一、 流亡路上的见闻与感悟

二、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对“故园”的追忆与建构

第三节 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诗歌创作

一、抗战诗歌中的风景描写与民族文化认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与文学创作相辉映的外国文学翻译

一、作品翻译的选择性

二、文学翻译与创作之间的互文

第二章 学术个性鲜明的古典文学研究

第一节 独具个性的汉魏六朝诗歌研究

一、学术研究中的作家身份体现

二、散文化学术风格

三、感性体验与理性逻辑的相互融合

第二节 民国时期“诗经学”的最后总结——“诗经学”研究

一、科学的方法 辩证的态度

二、“诗经学”研究的珍贵资料

第三节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学术品格

一、真诚的学术精神

二、注重文学社会功利性的批评风格

三、自觉的史学意识

第三章 顺应时代需求的现当代文学研究

第一节 现代文学研究的初步收获—《现代作品论集》

一、浓厚的“社会—历史”批评色彩

二、特殊时代下对独立批评意识的坚守

三、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价值

第二节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中的遗珠——《中国现代文学》

一、反映时代特色的文学史编纂风格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时代局限性

三、史著在中国新文学编纂史中的重要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公兰谷先生是一位在抗战中逐渐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兼具作家和学者双重身份,不论在文学创作还是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文章试图通过文本分析与探究,一方面探讨公兰谷的文学写作在抗战时期尤其是大后方抗战文艺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挖掘和呈现其古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对于当下学术研究的借鉴意义。 本文在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起、相关问题的研究概述、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与分析公兰谷在20世纪40年代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在全民族抗战的时代语境中,战时苦难与流亡体验成为公兰谷书写的重要主题选择,充满国恨家仇、羁旅漂泊、爱国怀乡的丰富复杂的情感表达及在现实与自我磨砺中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其文学作品中的显著特征,体现了公兰谷的底层生命体验和忧国忧民的人道主义精神,丰富了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表达内容,拓宽了大后方抗战文艺的表现空间。第二章主要探讨公兰谷的古典文学研究成果及其体现出的独特的学术风格、可贵的学术精神及研究行为本身都有其重要的价值意义。第三章重点阐述公兰谷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在“十七年”时期特殊的政治历史语境中,公兰谷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及其学术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的历史进程,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版的《现代作品论集》和《中国现代文学》两部著述,虽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却从整体上奠定了公兰谷在学术界的重要历史地位,而且对于当下的学术界,仍有重要的研究和借鉴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郭燕立;

  •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勇;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作家; 学者身份; 时代;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