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尼卡地平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胃肠灌注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6h】

尼卡地平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胃肠灌注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及仪器、试剂

1.2.方法

1.3.实验操作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2.2 两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分析

2.3 两组各时间点氧合指标分析

2.4 各时间点两组胃肠组织灌注指标变化

2.5 各时间点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析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尼卡地平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胃粘膜血流灌注、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合指数及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本院心外科收治的48例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类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对照组)以及尼卡地平组(观察组)各24例。两组患者行常规诱导麻醉后行右颈静脉穿刺,并插入Swan-Ganz导管,经胃镜引导下置入胃张力计,24h连续监测患者胃部二氧化碳分压(PgCO2)。对照组术中行常规静脉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后以0.5μg/kg/min的速度持续泵入尼卡地平,术中维持平均动脉压(MAP)≥70mmHg。持续监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患者体外循环前(T1)、开始转机后30min(T2)、停机后30min(T3)以及手术结束时(T4)分别测定患者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气分析计算氧供(DO2),氧耗(VO2),计算胃粘膜内动脉血CO2分压差(Pg-a CO2)。分别于上述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18(IL-6,1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
  结果:
  (1)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患者T3、T4时点心脏指数(CI)均高于T1(P<0.05)。观察组患者T3、T4时点C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T2、T3时点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与T1相比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在T2、T3、T4时点SVRI显著低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T4时点SVRI低于对照组(P<0.05)。
  (2)全身氧合指数:两组患者SvO2在T2时较T1显著升高,而对照组在T3、T4时较T1显著下降(P<0.05)。而在T4时点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2时点氧供(DO2),氧耗(VO2)均下降(P<0.05),对照组在T3、T4时点氧供(DO2),氧耗(VO2)与基础值相比变化不明显,而观察组在T3、T4时点氧供(DO2)显著高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胃肠灌注指标:两组患者在T2时点PgCO2与Pg-aCO2较T1显著下降(P<0.05),而pH值则较T1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3、T4时点PgCO2与Pg-aCO2较T1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pH值在T3、T4时点<7.35,而观察组>7.35。
  (4)血清细胞因子:对照组在T3、T4时点血清IL-6、IL-18以及TNF-a显著高于T1,且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同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期间可导致患者出现氧合障碍、胃肠组织低灌注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从而导致患者胃肠粘膜受损。
  (2)尼卡地平能有效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体外循环中氧合障碍、胃肠组织低灌注及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对胃肠黏膜低血流灌注的损伤。
  (3)空气胃张力计是监测胃肠灌注的无创、敏感性指标,可在临床麻醉工作中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