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分析研究
【6h】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 交通冲突基础数据采集

2.1 平面交叉口数据调查方案

2.2 采集数据整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叉口的道路交通条件分析

3.1 交通冲突技术基础理论

3.2 不同类型交叉口的交通冲突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叉口交通流特性分析

4.1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成

4.2 交叉口交通流速度分析

4.3 交叉口交通流密度分析

4.4 驾驶员在交叉口的行为选择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冲突的交叉口安全评价

5.1 基本理论

5.2 交叉口冲突指标的选取

5.3 评价交叉口安全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交叉口改善对策

6.1 交叉口改善原则

6.2 依托工程分析

6.3 依托工程改造方案的确定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论文结论及前景展望

7.1 论文结论

7.2 创新点

7.3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公路平面交叉口是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点,其交通组成相对混乱、交通特性非常复杂,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交通冲突技术克服了利用交通事故数进行评价时样本数量少、取样周期长、随机性大等缺点,缩短了风险周期。
  论文在大量收集资料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对交叉口的不同形式与交通冲突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得到相交道路条数与冲突点个数的关系;交叉角度越小,冲突严重程度越大;相交道路等级越接近,冲突发生的概率越大;有信号控制交叉口比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冲突点数量减少。其次定量分析了交叉口交通流特性与交通冲突之间的关系,分别考虑了交通流总量、相交道路流量比、左转车比例和大型车比例对冲突的影响;确定交叉口处的行车速度和干线公路车头时距的分布模型,结合可插车间隙确定次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并通过驾驶员的心生理状态确定驾驶员等候时间和接受间隙的模型及其行为选择对交通冲突的作用。再次,选取了交叉口冲突影响因素,根据模糊集相关理论,引入三角模糊数的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因素对交叉口安全性影响的权重,基于交通冲突理论构造了受交叉口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驾驶员选择共同影响的全面制约型交叉口安全评价模型,并对大忻线-洗朔线交叉口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最后,从改善交叉口道路几何条件和交通流组织出发,分析大忻线-洗朔线交叉口未来的交通流量、交通组成、实际地形及周边建筑,设计交叉口的改造方案并对改造后的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