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刘恒小说创作论
【6h】

刘恒小说创作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1章 刘恒小说的主题意蕴

1.1烙印般的精神创伤

1.2欲望旗帜下的生存困境

1.2.1食欲

1.2.2金钱

1.2.3性欲

1.3死亡与宿命

第2章 刘恒小说的艺术特色

2.1赤裸冷峻的写作语言

2.2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

2.3现实与梦境的交叠

2.4隐现的社会时代背景

第3章 刘恒小说的价值评估

3.1悲悯情怀下的人性深度

3.2哲学意识下的思想深度

3.3悲剧的宿命轨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刘恒是中国当代具有鲜明创作特色的一位作家。本文试从小说文本出发,梳理和研究刘恒小说创作成熟期之后作品的主题意蕴和艺术特色,以此来评估刘恒小说独特的思想价值和研究价值。
  刘恒关注于人类的精神创伤,他认为早年的创伤体验会投射到日后生命个体的人生选择上,并且影响其人生轨迹。此外,人的一生都置身于个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矛盾斗争中,人活着就是在不断地追求欲望,然而欲望永远不可能被满足,所以人类就不可避免的被囚禁于生存困境中。欲望的终点是死亡,任何人都难逃死亡的宿命,所以刘恒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无可避免的悲剧。
  在描写人类的生存困境和欲望纠葛时,刘恒总是会用近乎自然主义的大胆冷静的写作语言来叙事。这是由他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份特征和残酷的叙事主题所决定的。刘恒创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他擅长用精神分析的手法解剖人物精神上的异化细节,关注底层“小人物”的精神困境。他对于人物痛苦的塑造有着普遍的意义,是每一个普罗大众都会面临的人生之痛,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显得尤其真实。刘恒擅长借由梦境来表现人物的潜意识,借此更加立体地展现出欲望和现实对于人类的围剿。此外,刘恒的小说具有隐现社会时代背景的特点。刘恒在写作时刻意模糊故事发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目的是聚焦和突出人和人性。
  在刘恒的小说里有着作者对于生命个体浓重的悲悯精神和人道主义关怀,这种悲悯精神来源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刘恒接触了一系列西方的哲学著作,这些哲学思想也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让他对于欲望、死亡、宿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然而刘恒的小说创作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过于关注人生的痛苦,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生中美好的部分。这样很容易陷入悲观主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