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贵州彝族民间文学研究
【6h】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贵州彝族民间文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贵州彝族民间文学生态意识溯源

第一节 人与自然一体观

一、“清浊二气”生万物

二、五行造人

第二节 万物有灵观

一、自然崇拜

二、图腾崇拜

第二章 贵州彝族民间文学生态意识解读

第一节 彝族民间文学中的“天人合一”观

一、“生命无贵贱,万物皆平等”

二、“山上没有树,水土保不住”

第二节 彝族民间文学中的生态平衡观

一、“假如人不会死亡,大地就无法容纳”

二、“水塘干涸了,岂由鱼生存”

第三章 生态批评视域下贵州彝族民间文学的现代审视

第一节 家园恋歌

一、依恋:生之住所的赞美

二、向往:灵魂栖居的想象

第二节 自然赞歌:“神性”的皈依之旅

一、“祛魅”之于“复魅”

二、还自然以神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彝族遍布贵州高原各地,集中聚居在滇黔毗邻的乌蒙山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贵州彝族先后建立过罗殿国、罗施鬼国、自杞国等民族政权,而且延续的时间长久,加之与汗、回、布依、苗、仡佬等兄弟民族杂居,交往比较频繁,从而形成了较为发达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彝族人民创造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并用语言文字记录了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其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文学、哲学、历史、艺术、医药、地理、宗教等。其中,“彝族民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散文体和诗歌体(韵文体)两类。散文体的民间文学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寓言、童话等,诗歌体(韵文体)的有歌谣、谚语、创世史诗、英雄史诗、民间长诗(包括叙事长诗和抒情长诗)”。本文拟运用生态学和生态文艺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以贵州彝族民间文学为研究内容,特别是以彝族古歌、史诗、神话、民间故事、传说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深度挖掘其生态意识产生的根源、蕴含的生态智慧和现代启示意义。
  第一章主要对彝族民间文学中蕴含的生态意识进行溯源。彝族先民思想中存在“人与自然一体观”“万物有灵观”,这成为其生态意识的朴素来源,在彝族民间文学(创世神话、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中得以显现;第二章主要论述贵州彝族民间文学中生态意识的具体呈现。彝族民间文学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依自然规律生产生活,人口危机及发展意识,节制欲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社会生态意识;第三章从生态批评视角对贵州彝族民间文学进行现代审视。主要对彝族民间文学的“家园意识”进行分析,通过家园赞美、家园想象展现彝族人民与自然相交融的诗意栖居。同时,彝族民间文学为自然“复魅”,还自然以神性,为我们塑造了“神性”的自然,给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