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框架问题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以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为例
【6h】

框架问题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以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框架问题”研究现状及其特征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框架问题”设置的特点、方法、原则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发现学习理论

3.2 建构主义理论

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3.4 需要层次理论

3.5 智力三维结构模式理论

第4章 研究对象、流程、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流程

4.3 研究方法

第5章 “框架问题”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现状调查

5.1 调查方案

5.2 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5.3 教师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5.4 实际课堂听课情况

5.5 现状调查的总结

第6章 “框架问题”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6.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挖掘

6.2 研究方案

6.3 实验班级具体实施案例

6.4 教学实践结果

6.5 研究结论

第7章 存在的问题与实施建议

7.1 “框架问题”在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7.2 “框架问题”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实施建议

第8章 结论与反思

8.1 结论

8.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附录10

附录11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框架问题”指用于限定一个章节的学习范围,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究的一组问题,这一组问题构成了一个章节的知识框架。一组完整的“框架问题”就是一组问题链,由三种不同层次的问题组成,即: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基本问题。内容问题是知识性问题,支持知识点的学习,有明确的答案;单元问题是基于单元特定的主题和情景而设置的,开放性较强,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作用;基本问题指向学科的核心,超越了具体的学科问题,可以上升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学技术等哲学层面,答案具有开放性,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三种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逐渐提升。
  本研究选题为“框架问题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选取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的部分章节作为教学内容。“框架问题”来源于英特尔公司开发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框架问题”的设置是该项目的主线。从文献查阅来看,将“框架问题”运用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上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丰富了教师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教学方式。
  研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框架问题”在各学校高三年级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情况;第二阶段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其中两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为:
  第一阶段:
  通过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调查“框架问题”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情况,并对高三生物教师进行随堂听课,记录教师所提问题。
  第二阶段:
  (1)运用学习兴趣测试量表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前后测试。
  (2)运用发散思维测试量表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前后测试。
  (3)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学习成绩的前后测试。
  调查研究表明,“框架问题”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较少,教师对“框架问题”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教学实践研究表明, “框架问题”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