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失独失婚妇女困境的个案研究
【6h】

失独失婚妇女困境的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文献综述

1.4相关概念界定

1.5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失独失婚妇女”相关理论以及社会工作介入依据

2.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2认知行为理论

2.3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2.4艾利斯的“ABC”理论

2.5人本治疗模式

第3章 “失独失婚妇女”的成因和面临困境及需求分析

3.1样本基本情况介绍

3.2“失独失婚妇女”的形成原因

3.3“失独失婚妇女”面临的主要困境

3.4“失独失婚妇女”需求分析

第4章 个案工作介入“失独失婚妇女”的基本过程

4.1建立专业关系与收集资料

4.2案例评估与诊断

4.3确定服务目标,制定服务计划

4.4服务过程呈现

4.5结案与评估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5.1个案介入过程的反思与启示

5.2研究结论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访谈对象基本资料

附录三:个案访谈记录

展开▼

摘要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它的实行避免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随着社会风险的增多,近年来,我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失独者,而在失独者中又存在着这么一类特殊的弱势人群—失独失婚妇女。失独,顾名思义失去独生子女,而失婚,就是失去婚姻。表面上看,这两者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但实际上,笔者在这里提到的“失婚”却与“失独”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时间上来看,失独在前,失婚在后;而从因果关系上来看,失独是因,失婚是果。具体而言,就是在失去独生子女之后,因其丧失生育能力无法再生育而失去婚姻的妇女。与失独者相比,失独失婚妇女除了忍受失独之痛外,还要承受失婚之痛,在双重的痛苦之下,她们面临着诸多的困境。
  本选题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接纳、尊重、同理、倾听、澄清、支持等实务技巧,尝试通过个案工作介入的方式来缓解和改善失独失婚妇女所面临的困境,帮助她们逐步走出失独失婚的阴影,恢复正常的生活。笔者首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对失独失婚妇女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把握,分析了失独失婚妇女的困境和需求。此外,笔者又结合手头的资源,从访谈对象中选取了一个符合条件的案例,并开展了个案工作。笔者首先对服务对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预估,确定了服务目标和计划,然后运用个案工作的助人技巧和方法开展了服务,最后经过评估发现,服务对象A阿姨的情绪和行为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说明个案工作介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对整个个案工作过程进行了反思,比较客观的分析了研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本选题是对个案工作介入失独失婚妇女困境的探索性研究,希望能够为帮助“失独失婚妇女”解决问题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