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童话建构的认知解读
【6h】

童话建构的认知解读

代理获取

摘要

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特殊性在于大部分童话的读者都是儿童。基于现有研究者的发现和理论,这些理论包括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泛灵主义思维、概念隐喻、隐喻思维、范畴和范畴化、概念合成以及可能世界,从涵盖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角度阐释童话的建构及其本质,是一种新的研究尝试。 认知科学研究者(Piaget 1929; Carey 1985; Inagaki and Hatano 1987; 1991; 2004; Hatano 1999)认为儿童在童年期间会出现泛灵主义的思维方式,从认知科学角度解读童话亦发现童话中普遍存在着泛灵主义的思维,这些思维把人的属性投射到动物、植物、自然物体、自然力量和人造物上,使后者具有了人的特性如语言、情感、行为等,本文提出童话反映出的认知信息和儿童的认知实际是一致的论断。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说,童话的特点是具有普遍的隐喻思维。童话里的隐喻思维和泛灵主义思维导致了童话里的范畴边界模糊化。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童话的可能世界,而可能世界、隐喻思维和泛灵主义思维就是童话里的童年精神气质,本文认为童话的本质就是童年精神气质。 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了研究课题的来源和研究的意义,并列出了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文献回顾,对童话的定义、分类并对童话的精神分析、教育学、文学和美学等不同的研究做了简单的回顾。 第三章从认知科学角度研究童话,主要分析了童话里的泛灵主义思维。童话里存在着一种“人—非人类”的投射思维(projection/mapping),包括“人—动物”、“人—植物”、“人—无生命物体”以及“隐性的人—生命/无生命”等四种投射。这些思维和认知科学研究的发现是一致,因此本文提出童话反映出的认知信息和儿童的认知实际是一致的。 第四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童话,分别讨论了童话里的概念隐喻、范畴和范畴化以及概念合成。我们发现童话中普遍存在(pervasive)着概念隐喻,在这些概念隐喻中,“客观实体是人”(PHYSICAL ENTITY IS PERSON)和“人是客观实体”(PERSON IS PHYSICAL ENTITY)是最常见的。童话里的概念隐喻是系统性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童话里的认知网络(cognitive network)。在讨论中,本文也发现,童话里的范畴边界不是清晰的而是模糊的(fuzzy),尤其是“人”(human)和“非人事物”(nonhuman)之间更没有明显的界限。同时,童话里的隐喻思维还促使了临时的范畴化(an ad hoc categorization)的产生。其后,文章应用Fauconnier and 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分析童话里的概念合成现象,发现概念合成的选择性投射(selective projection)可以解释尽管童话里人和其他物体之间可以随意转换,人可以变成动物,动物可以变成人,本文认为这是自然的和合理的。 第五章结论,首先讨论了童话里的可能世界,在这个可能世界里,普遍存在的隐喻思维和泛灵主义思维导致了童话里人和人以外的实体之间范畴边界的模糊,指出这个世界是不同于童话以外的真实世界。结论二提出,童年精神气质是童话的本质,童年精神气质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是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是童话里的可能世界。这种思维模式是隐喻的和泛灵主义的而隐喻和泛灵主义思维则促成了童话可能世界的形成。从认知角度解读童话的建构及其本质这一新的视角尝试,只是个起点,有必要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