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陆川县客家饮食习俗的文化适应与传承困境——以乌石镇为个案
【6h】

陆川县客家饮食习俗的文化适应与传承困境——以乌石镇为个案

代理获取

摘要

文化的适应及如何传承一直是人类学界和民俗学界共同关注的一大版块,以往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不同族群的文化适应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就国内可以见到的研究成果来说,学者们的研究材料翔实,论述细致,见解深刻,为我们后来者的研究做了较好的示范。但是,广西客家人饮食习俗的文化适应却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空缺和学术盲点,为了弥补学术界的研究空白,本文选取了位于桂东南客家聚居区陆川县的一个纯客家乡镇——乌石镇作为观察对象,具体阐述陆川县客家人的饮食习俗是如何适应新时代和新环境的,并探讨其在传承中潜存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本文尝试运用民俗学、人类学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文化深描、主客位视角的交叉互换以及动态变迁和文化整体观等研究方法与理念来展现陆川县乌石镇客家饮食文化的风貌,并将客家饮食民俗置于社会变迁的大场景中来揭示和解读其背后隐性的文化适应规则。笔者先后三次到陆川县乌石镇进行实地田野作业,力图多方面、多视角地获取客家人的饮食民俗信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全文主要依据饮食民俗所涵括的域限,有选择地从乌石镇民众在各种生活场景中的食物、独特的饮品、饮食制作的流程和空间、餐制这四大方面来描述当地客家人的饮食习俗,具体阐述了乌石镇客家人是如何在多重力量的制衡下对族群的饮食习俗进行积极地调适以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分析了生态环境、族群心理、代际认知、旅游开发以及传统的发明等诸多因素和饮食习俗的互动与制约,并详细而敏锐地探触到当地饮食习俗传承的种种困境,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供参考。 陆川县客家人自明清时期迁入以来,适应于当地独特的资源、物产、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以客家原有饮食文化传统为底色,融合当地的文化因子,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陆川客家饮食民俗文化体系。陆川客家饮食文化从原料的选取、炊具的使用、餐制的安排和饮食的特殊嗜好等方面都浸透着对于生态环境积极调适的理念。同时,陆川客家饮食习俗文化也正遭遇着全球性人口、文化流动带来的冲击,面对外来工业化文明的侵袭,素以宽容明达、兼容并蓄著称的客家人不再是简单被动式的沿袭传统,而是迎头赶上,赋予那些包装漂亮、体面的工业化食品以情感价值,将其纳入客家社会的礼物馈赠网络,同时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进行传统的发明和创造,产生了一系列被认为是客家文化符号象征的菜肴,比如以白切猪脚、猪脚煲、扣肉卷为代表的猪肉菜肴系列,努力为族群的生存壮大拓展空间。 目前,客家饮食习俗作为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已经得到众多人的认可,但是其文化传承困境的潜隐使我们对其前景感到十分忧虑。从陆川乌石镇农村社区和乌石街的实际情况来看,客家人总体上缺乏族群文化的自觉,他们意识深处既不主动认同客家文化,客观上又缺少客家文化自然传承的有效路径。客家文化在陆川客家人的头脑中并没有占据一席之地,这样糟糕的景况必然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和壮大。针对陆川乌石镇客家人的现实情况,笔者建议以节日和教育这两个路径作为切入点,加以适度合理的旅游开发,从而培养和调动客家民众的文化参与和自觉意识,使他们从心灵深处萌发思想观念和价值认同的改变。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多重意义。以饮食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揭示陆川县客家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为研究客家文化的地方性知识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备具一份实证材料;丰富广西客家研究的文库,对未来客家研究的取向具有某种导向性和示范性;为当地饮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建议以供参考,契合国家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有利于地方的经济发展与人文建设;有助于了解桂东南客家人的风俗习惯,更好地实现各族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广西自治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