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文化学》第九章、第十章翻译实践报告
【6h】

《中国文化学》第九章、第十章翻译实践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翻译文本介绍

2.1 项目来源

2.2 主要内容

2.3 文体特征

2.4 翻译难点

3 翻译理论基础

3.1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3.1.1 功能对等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3.1.2 功能对等理论对中国文化学翻译的指导

4 译前准备

4.1 研读原文

4.2 查阅平行文本

4.3 文献检索和阅读

4.4 团队合作

5 案例分析

5.1 近义词翻译

5.2 长难句翻译

5.3 文化翻译难点

5.3.1 文化负载词和空缺词英译

5.3.2 经典引语英译

5.3.3 四字成语英译

6 翻译实践总结

6.1 经验总结

6.2 不足与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是针对《中国文化学》(覃德清著,2015)第三编“中国区域文化格局”第九章和第十章的英译而写。笔者所翻译的部分主要叙述中国区域文化结构的划分标准、具体内容以及北方区域文化特质。
  根据所选文本的特征,笔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翻译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翻译理论在具体事例中的应用,来说明笔者处理翻译中重点难点的过程。该翻译实践报告首先介绍所翻译文本的目的、意义及翻译策略,然后为翻译项目的来源、主要内容、文本特征以及翻译的难点,即近义词翻译、长难句翻译以及文化翻译难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本次翻译的理论基础,即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翻译指在译入语中复制出最接近于源语言信息的自然等值,首先表现在意义上的等值,其次是风格上的等值。接着笔者叙述了翻译前的一些准备,包括阅读原文、查阅平行文本、文献的检索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为本翻译实践报告的重中之重,笔者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分为近义词翻译、长难句翻译以及文化翻译难点进行分类讨论。其中,翻译近义词时灵活使用了英语的动词,同一汉语动词采用了不同的英语近义词来表示;而对原文中长难句的处理,笔者在理清原文句子的逻辑关系后添加了英文的“显性”逻辑关系词,多使用从句,使译文丰富多彩;文化翻译方面,笔者主要运用了直译、意译、意译加注法和音译加注法翻译策略,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又能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此外,笔者采用了调整句子重心和变换语序的策略以更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当然,本次翻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争取在以后的翻译中不断提高笔者的翻译水平。

著录项

  • 作者

    欧锦冰;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学科 翻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谢世坚;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翻译;
  • 关键词

    英语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 语篇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