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济宁孔孟文化资源在本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h】

济宁孔孟文化资源在本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本课题的研究起源和意义

(二)本课题的相关词汇概述

(三)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四)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济宁地区孔孟文化资源的艺术特色和实地考察

(一)济宁地区孔孟文化资源的艺术特色

(二)济宁地区能够代表孔孟文化的课程资源类型及实地考察

(三)济宁地区孔孟文化课程资源的价值分析

二、济宁地区孔孟文化资源在本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一)济宁地区乡土文化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二)济宁地区孔孟文化应用到本地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现实意义

1.促进学生发展,构建学校特色

2、丰富课堂教学,提供多种体验

3、提高教师能力,促进教师成长

4、传承优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三、孔孟文化在本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支持和方法

(一)济宁地区孔孟文化应用到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论支持

1.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运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理论,形成教学互补体系

3.运用现代课程和素质教育理理念,完善课堂教学形态

(二)济宁地区孔孟文化资源应用到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2.利用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3.在探究中进行美术学习活动

4.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现

5.给学生留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四、济宁地区孔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一)案例一《锦上添花》

1.课程资源分析

2.教案

(二)案例二《正月十五花灯美》

1.课程资源分析

2.教案

(三)教学成果分析

五.孔孟文化课程资源应用于本地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

(一)取得的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二)新的思考和启示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将济宁地区孔孟文化置于新的课程结构之下,叙述孔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和目的,对孔孟文化资源中比较有特色,有价值,能够作为课程资源的内容进行系统的介绍,将部分资源纳入中小学美术课堂应用教学,进而展现济宁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充分体验家乡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本文章主要有五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论述济宁地区孔孟文化资源的艺术特色以及对有代表性的孔孟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先对孔孟文化的艺术特色进行综述,然后是对济宁地区能够代表孔孟文化的资源进行实地考察,选取建筑、传统服饰和民间手工三种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类型进行简单介绍,并阐述其本身的价值。
  第二章论述济宁地区孔孟文化课程资源在本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首先对济宁地区孔孟文化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进行了了解,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济宁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几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相关调查。调查后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得出结果:济宁地区孔孟文化课程资源没有被完全开发应用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但是师生都表示对孔孟文化资源很感兴趣,并希望孔孟文化课程资源能够被纳入本地中小学美术课堂,应用于教学之中。
  第三章主要讲述孔孟文化资源在本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列举了孔孟文化应用于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理论支持。建构主义,地方和校本课程理论均为孔孟文化资源纳入中小学美术课程应用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本章还对孔孟文化在本地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设计了具体的方法并以此来指导教学实践。
  第四章则是具体的教学实施案例,即《锦上添花》和《正月十五花灯美》,具体的课程实施案例中包括对每一课的课程资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笔者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并通过体会和感受孔孟文化课程资源,理解了孔孟文化的含义,认识了孔孟文化的审美价值,同时获得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五章主要讲述孔孟文化课程资源在济宁地区中小学美术课程中应用的思考与体会,总结了取得的小小成果,对孔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应用这一课题进行了反思,总结了经验和不足,指明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