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的应用研究——基于广州市某两小学的调查研究
【6h】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的应用研究——基于广州市某两小学的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言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与实践现状

1.国外研究与实践现状

2.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

3.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小学语文微课的应用现状调查

(一)问卷设计及实施

1.调查目的

2.问卷设计

3.问卷实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小学语文课程特点、学生情况及学情分析

2.微课资源建设情况

2.微课资源应用情况

3.微课资源应用效果情况

(三)存在问题

1.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微课平台功能单一

2.教师缺乏相关技术知识,微课质量不高

3.微课教学一些必要环节缺失,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4.微课课堂监管缺失,学生出现懒散问题

(四)原因分析

1.基于学校层面的分析

2.基于教师层面的分析

3.基于学生层面的分析

4.基于微课层面的分析

三、应对策略

(一)完善微课平台功能

1.加快硬件升级

2.完善微课平台功能

(二)加强教师微课技能培训

1.培训教师微课设计和教学技能

2.引导教师微课教学反思

(三)适度引入教师的参与和监管

1.适度引入教师的参与

2.适度引入教师的监管

(四)完善教学环节,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1.完善微课教学环节

2.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四、微课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目标与设计原则

1.微课教学目标

2.微课设计的原则要求

(二)《忆江南》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三)《忆江南》微课教学实践过程

(四)《忆江南》微课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1.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2.教学实践体会

五、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后续研究的问题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信息社会,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一系列的微事物开始充斥着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微潮流”开始进入教育领域其主要表现在微课的兴起与发展。微课由过去的教学比赛发展到现今在中小学甚至高等教育中的教学应用,其“短小精悍”的独特性使它与传统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差异。微课教学形式给传统教学注入新的元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对教师、学生及计算机设备要求高;师生互动性减弱,并降低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微课的设计开发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本研究主要对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为今后微课的建设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微课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课程及其它学科中的应用提供经验与参考。
  本研究以广州市某两小学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两种研究方法对微课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微课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合理性对策。全文主要分为五部分:
  一是绪言。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全面了解微课的兴起与发展态势;对微课概念的详细界定,描述了微课的本质与内涵及其功能与作用;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微课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微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对微课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对微课的整体情况有了整体的认识。
  二是小学语文微课现状调查研究。以广州市某两小学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使用教师调查问卷与学生调查问卷分别对微课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一学期的语文课程进行追踪研究,将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两种教学形式下的语文成绩作比较,以此揭示微课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对小学语文微课的效果进行分析;微课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可取之处,体现在微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情景真实,讲课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内容短小、观点明确、易传播等;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主要从教师、学生、课堂三个层面进行阐述。
  三是原因探析并提出优化策略。微课教学出现诸多问题,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教师层面的原因、学生方面的原因和“微课”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据此提出了三点改进的策略:第一,加强对“微课”相关者的支持;第二,适度引入教师的参与和监管;第三,强化教学反馈,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四是根据优化策略进行实践检验。根据针对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现状调查而提出的优化策略,从硬件设施的投入以及网络“微课”平台的建设,师生方面和教学等三方面进行实践。
  五是结语。文章最后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细致分析,以便对后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并鉴于本次研究,提出基于微课的后续研究方向,希望针对微课这一领域,能进行更多的研究,为微课领域研究提供相关研究数据与参考数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