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孤儿人际交往问题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以桂林市F村某个案服务为例
【6h】

孤儿人际交往问题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以桂林市F村某个案服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回顾

1.国外研究

2.国内研究

3.研究评论

(四)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相关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

(五)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孤儿人际交往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一)案主的基本资料

1.人际交往意愿不高

2.人际交往情绪控制力低

3.人际交往形式单一

(三)孤儿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

1.自身原因

2.微观系统原因

3.中观系统原因

4.外观系统原因

三、孤儿人际交往问题的个案工作介入

(一)接案接案是社

(二)预估

1.案主的问题

2.案主的需求

3.案主的资源

4.案主的社会生态系统图

(三)计划

1.设定工作目标

2.社会生态系统介入策略

(三)介入

1.自身介入

2.外部环境介入

(四)评估

1.过程评估

2.结果评估

3.社会工作者评估

(五)结案与跟进

1.目标实现的结案类型

2.结案的情绪反应及处理

3.结案的实施与跟进

四、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相关反思

1.研究方法及思路的反思

2.个案工作介入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孤儿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尽管他们的基本保障得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但政府对孤儿心理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关注则难以保证。而在农村的孤儿由亲属抚养有别于集中供养,农村部分孤儿长期以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和缺乏外部环境支持而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问题,影响了他们与人交流、获得满足的需要。本文通过入户调查发现一名孤儿具有人际交往问题倾向,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进一步观察与访谈,发现孤儿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意愿不高;人际交往情绪控制力低;人际交往形式单一。本文采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对孤儿产生的问题进行观察与访谈,分析搜集的资料发现存在多元影响因素:孤几个人性格内向、孤僻,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家庭完整性缺失;家庭成员的教养方式严厉;学校老师和同学对孤儿的评价低;农村社区居委会功能存在缺陷;农村社区居民忙于生计;农村社区同辈群体交流方式改变;家庭与学校、社区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孤儿的外观系统影响家庭、学校、社区功能的发挥。
  本研究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运用个案工作的技巧方法对孤儿自身子系统及其外部环境进行介入,基本解决了孤儿存在的问题,并改善了外部环境对孤儿的支持作用。具体研究效果显示:从孤儿自身取得的效果看,首先提高了人际交往的意愿,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或者社区,孤儿都有主动与人交往的表现;其次随着孤儿自信心不断提升,在交往过程中懂得一些放松方法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前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得到了有效控制,自我表达变得更加清楚,交际范围得到恢复并且在不断扩大,能够与社区居民进行正常交流,在面对陌生人时,不再害怕退缩,缓解了与人交往时的恐惧心理。从孤儿外部环境改善效果看,首先家人重视并关心孤儿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主动增加交流频率,教养方式也更具有开放性,懂得帮助孤儿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其次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看到孤儿在交往中取得的进步,对他的评价也有所好转,与他的交流次数不断增多;再有社区居民与孤儿的沟通逐渐增多,同辈群体与他有了更多接触;在各系统互动上,家庭系统与学校、社区系统的互动最为频繁,孤儿取得的改变更多是得益于家人为其做出的努力。因此,个案工作的方法对孤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是有效的,孤儿人际交往意愿有了提高、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得到有效控制、自我表达变得更清楚,同时推动了外部环境对孤儿的促进作用,家庭、学校及社区之间共同为孤儿的人际交往问题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扩大了孤儿人际交往的范围,提高了孤儿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孤儿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支撑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