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6h】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概述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体现课程性质

(二)落实课标要求

(三)提升语文素养

(四)传承传统文化

(五)促进育人发展

二、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文化的内涵

(二)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三、201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教学内容呈现

四、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思考

(一)教材编写

1.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

2.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编写

3.其他内容补充

(二)课堂教学实践——以古诗文教学为例

1.诵读教学,感知文化

2.情境教学,感受文化

3.语言赏析,体味文化

4.知人论世,联贯文化

5.比较教学,整合文化

6.“一体四面”,积淀文化

7.关注文体,探寻文化

8.写作教学,延伸文化

(三)教学实践延伸

(四)引入“唤醒”策略

(五)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1.传承者

2.学习者

3.反思者

五、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学情分寸

(二)尊重多样文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浪潮席卷全球,世界上国与国之间在文化软实力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正面临冲击,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层面和更多有识之士思考的重要课题。语文即文化,语文教育就是精神文化的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贯注文化精神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及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语文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学科作为向青少年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具有并担当了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和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科学合理地融入语文教科书是当代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引导青少年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本研究立足教学实践,采用文献研究法、教材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201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古诗文教学为例,拟从课标要求、教材内容、教学策略等几个层面展开具体论述。
  引言部分,分析本文的选题背景,概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提出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第一部分从体现课程性质、落实课标要求、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传统文化、促进育人发展五方面阐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内涵。先从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的内涵,再到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内涵逐步深入内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文教学责无旁贷。因而,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明确古诗文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适度渗透。
  第三部分对201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文篇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文章文学常识及文化内涵这两部分的学习内容。
  第四部分阐释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思考。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通过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文本的探究,与现实相联系等,在学生心中植根传统文化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气节。第一节,针对如何在语文教科书中更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在教材编写方面,明确价值取向,注意编写内容、古诗文分布及其他内容补充。第二节,以古诗文教学为例,从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寻找切入点,把如何更有效地结合具体篇目进行渗透作为思考的起点,归纳出诵读教学,感知文化;情境教学,感受文化;语言赏析,体味文化;知人论世,联贯文化;比较教学,整合文化;“一体四面”,积淀文化;关注文体,探寻文化;写作教学,延伸文化等多方面的途径探究,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第三节,关于教学实践延伸,探讨从语文活动方面,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激发兴趣,培育情感。第四节,提出引入“唤醒策略”。第五节,从努力成为传承者、学习者、反思者三方面对语文教师提出要求。语文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在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前,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第五部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应注意的问题。立足现实,遵循学情,并掌握好尺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分辨继承,放眼长远,尊重和吸纳优秀的多样文化。
  通过以上分析阐述与探究实践,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更多更具针对性与操作性的教学借鉴,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中吸收、品味、感悟和积累,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完好、发扬光大,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和传统文化修养,最终目的是培养有底蕴、守规则的现代中国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