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泰汉人体词语引申义对比研究
【6h】

泰汉人体词语引申义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1.3研究内容

1.4语料来源

第二章 泰汉头部词语引申义对比

2.1 泰语(???)和汉语“头(首)”引申义对比

2.2泰语???? 和汉语“脸(面)”引申义对比

2.3泰语(????) 和汉语“眉” 引申义对比

2.4泰语(??) 和汉语“眼(目)” 引申义对比

2.5泰语(??) 和汉语“耳” 引申义对比

2.6泰语(????)和汉语“鼻” 引申义对比

2.7泰语(???)和汉语“嘴(口)” 引申义对比

2.8泰语(????)和汉语“舌” 引申义对比

2.9泰语(???)和汉语“牙/齿” 引申义对比

2.10小结

第三章 泰汉肢体词语引申义对比

3.1泰语(??) 和汉语“颈 /脖子” 引申义对比

3.2泰语(????)和汉语“背” 引申义对比

3.3泰语(???)和汉语“臂”引申义对比

3.4泰语(???) 和汉语“手”引申义对比

3.5泰语(????)和汉语“脚/足”引申义对比

3.6小结

第四章 泰汉内脏器官词语引申义对比

4.1泰语(??)和汉语“心” 引申义对比

4.2泰汉其他内脏器官词引申义对比

4.3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泰语人体词语引申义词汇表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人类认识活动随着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事务开始,经历了熟悉到陌生、实体到非实体、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而逐步深入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人类最初始、最直观、最贴切地认识到了自身器官和身体部位,相应地产生了表示器官和部位的名词,随之利用自己身体的器官和部位来成文。在语言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汉语中被广泛地运用,如在人体构词过程中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文将泰语和汉语人体词语分为三部分,即头部、肢体和内脏器官,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对上述词语的引申义进行对比研究。初步认识如下:
  一、泰语和汉语中大多数人体词语的词义引申方式可以归纳为隐喻和转喻。其中,隐喻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形貌的隐喻、位置的隐喻、时间的隐喻、程度的隐喻、功能的隐喻等。转喻可以进一步分为:部分到整体的转喻、转喻为功能元素、转喻为数量单位、转喻为动作行为。
  二、就所引申的词汇数量而言,由头部引申出来的词语数量是最多的,接下来是由肢体躯干引申的词语,最少的是由内脏引申出来的词语。头部的词语因为其明显的位置、特殊的形状和重要的功能而突显度最高。另外,相对于其他部位的词语,泰语和汉语头、心、手这三个部分的引申义都比较多。
  三、泰汉两种语言人体词语引申义对比研究可以促进语言教学。语言是各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因此人体词语中蕴涵的文化体现了民族文化和精神。泰汉人体词汇及其对比的研究不但能挖掘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同的语言文明,也为两种文化体系之间存在的语言联系进行了一次新的发现或者探索。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对于人体词语的组成成份和词义关系上的关联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清晰地展现了人体词语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引申方式。对留学生而言,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而且有助于理解汉语词汇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