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阿赖耶识的哲学性统观——以《成唯识论》为主
【6h】

对阿赖耶识的哲学性统观——以《成唯识论》为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3.研究现状

3.1 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

3.2 当今学者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 阿赖耶识及其本体论考察

1.1 阿赖耶识的界说

1.1.1 阿赖耶识

1.1.2 异熟识

1.1.3 一切种识

1.2 作为相对本体的种子说

1.2.1 种子的含义

1.2.2 种子的起因

1.2.3 种子的特征

第二章 阿赖耶识所构成的认识论分析

2.1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2.1.1 认识的主体——“能缘”

2.1.2 认识的客体——“所缘”

2.1.3 主体与客体的交互关系

2.2 主体认识的结构

2.2.1 主体认识的心理结构——八识说

2.2.2 主体认识的能力结构——四分说

2.2.3 主体认识的发生结构——生识说

2.3 主体认识的思维层次

2.3.1 遍计所执自性

2.3.2 依他起自性

2.3.3 圆成实自性

第三章 阿赖耶识所启示的先验方法论

3.1 纯粹观念

3.1.1 阿赖耶识自身是纯粹观念

3.1.2 阿赖耶识是外境等实在经验的先决条件

3.2 纯粹规定性

3.3 纯粹主体性——阿赖耶识在果地作为“我”具有主体性特征

第四章 阿赖耶识所启示的意义

4.1 阿赖耶识对宗教哲学研究的推进

4.2 阿赖耶识与西方哲学的融通性

4.3 阿赖耶识对心理科学研究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的研究以《成唯识论》为主要文本依据,同时也参考了其他文献,其中主要是以佛教经典文献为主。此次研究是针对《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思想,从哲学视域对其进行统观性的分析研究,研究阿赖耶识的主体性及其在宇宙发生体系中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本文的研究框架从哲学角度着手,在目前已收集的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采取哲学一般意义上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涵进行探讨。研究涉及能够在本体论层面探讨的阿赖耶识与其中包含的种子,认识论层面探讨的八识关系、八识四分和三自性,阿赖耶识所启示的先验方法论探析和阿赖耶识所启示的意义等四部分内容。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为文本解读和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文献的解读以及对阿赖耶识思想的不同研究观点之间的对比,凸显阿赖耶识所具有的主体性。
  全文研究从哲学上对阿赖耶识思想进行了解读,分析了阿赖耶识在宇宙发生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阿赖耶识为主线,结合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涵,在哲学层面探究宇宙根源和万法之间的联系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