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防治研究——基于行政忠诚距离悖论视角
【6h】

“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防治研究——基于行政忠诚距离悖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3.2 论文的不足之处

1.4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2.1 “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的界定

2.1.1 集体腐败释义

2.1.2 “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的界定

2.2 行政忠诚距离悖论的内涵

2.3 行政忠诚距离悖论与“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问题的契合性

第3章 我国“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的表现形式、特点及危害

3.1 我国“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的表现形式

3.1.1 领导主导型集体贪污

3.1.2 领导主导型集体贿赂

3.1.3 领导主导型集体谋私

3.1.4 领导主导型“福利性”腐败

3.1.5 领导主导型集体挥霍

3.2 我国“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的特点及危害

3.2.1 领导与下属互为掩护,隐蔽性强难查处

3.2.2 涉案领导层级两极发展,降低政府公信力

3.2.3 重点领域多发,影响政府职能发挥

3.2.4 涉案金额大,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3.2.5 腐败形式多样化,腐化官德民风

第4章 “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的生成机理

4.1 源起——领导者主导集体腐败的动机

4.1.1 扩大腐败规模——成本收益分析

4.1.2 构建关系网络——价值一致性评估

4.2 扩散——行政忠诚对象冲突

4.3 伦理决策——法制主义途径失灵

4.3.1 法规对“服从义务”界定不明晰

4.3.2 “抗命不遵”者司法救济缺失

4.3.3 官僚系统特征造成道德屏蔽

4.4 结果——“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生成

第5章 “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防治对策建议

5.1 从主导者角度阻断“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源头

5.1.1 创新预防机制,确保决策合法

5.1.2 强化监督机制,发挥制约作用

5.1.3 重视道德制衡,营造廉政氛围

5.1.4 加强惩处机制,推进综合治理

5.2 从参与者角度瓦解“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网络

5.2.1 强化公共行政人员伦理自主性

5.2.2 强化公共行政人员法治意识

5.2.3 强化公共行政人员公共服务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内部挑战在于腐败。在十八大以来的高压反腐态势下,中纪委以事实为依据、法纪为准绳,严惩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孵化行为,取得阶段性成果。反腐成绩单反映出随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腐败规模、层级、形式上呈现出新的特点,集体腐败问题尤为突出,而查处的集体腐败案件当中73%以上都是有领导参与并组织的,即“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毒瘤”,破坏经济秩序,腐蚀社会风气,削弱执政党的政治基础,对党和国家危害严重,而“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作为集体腐败的一种,危害更是远甚个体腐败。
  在现有研究成果中,已有大量涉及从经济学、政治学、公共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视角对集体腐败问题的研究,但学者们还未对集体腐败问题进行分类研究。针对当下腐败新形势,新特点,选取“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为研究对象作针对性研究,广泛收集典型案例,统计各案例中的涉案领域、人数、金额、主导领导者、案情主要表现,并总结归纳其表现形式、特点与危害。从行政忠诚距离悖论视角探寻“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从领导者主导开始,到组织内部扩散,再到下属面临行政忠诚冲突,做出伦理决策的整个过程,分析“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现象在法制主义途径下却仍然屡禁不止的原因,即在面临“法律”与“领导者”两个行政忠诚对象之间产生冲突时,下属为何会在现实伦理困境中抉择顺从低层次行政忠诚对象——领导者,执行其腐败命令,而违背高层次行政忠诚对象——法律,进而卷入“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最后从领导者角度与参与者角度分别提出“领导主导型”集体腐败的防治建议,以期就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供政策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