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亚甲蓝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的临床研究
【6h】

亚甲蓝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前言

第二章病例与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发病率高达第二位。我国CRC发病率已上升至第四位。全球每年新发CRC病人约100万人,每年因此病而死亡的约有50万人。目前对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足外科手术,其切除的范围包括受累的肠管及区域淋巴等组织。淋巴结的转移与否是结直肠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判断淋巴结转移仍是结直肠癌外科需要解决的课题。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恶性肿瘤发生淋巴道转移的首站淋巴结。这一概念是Cabanas在1977年首先提出的。根据肿瘤的生物特性,SLN的作用是反映整个区域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的关键部位。目前关于SLN的研究已在各种实体瘤中广泛开展,其中,乳腺痛的SLN结果已获公认,被AJCC列入最新的TNM分期中。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也被推荐为早期手术治疗的可选择标准手段之一。 结直肠癌的SLN研究已有二十多年历史,但SLN在结直肠癌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以1%亚甲蓝作结直肠癌SLN离体定位,通过病理检查及多层切片,观察并分析SLN检出率、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假阴性率等问题,探讨SLN在结直肠癌中的意义,以期为结直肠癌外科提供更多的临床数据和有益的帮助。 实验目的: 1.以1%亚甲蓝作结直肠癌新鲜离体标本的SLN定位,通过病理检查及多层切片,观察SLN检出率、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假阴性率等指标,并评价该定位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通过SLN定位分析探寻结直肠癌病人淋巴转移的规律,为其手术治疗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并帮助判断其预后; 3.检测病人术前外周血肿瘤标记物CEA及CAl99水平,分析这些标记物与肿瘤转移是否存在相应的关系。 病例与方法: 病人:研究收集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外科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间本人所在治疗组收治的结直肠癌病人,共63例。其中男41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1(19~88)岁。肿瘤分布:升结肠7例,横结肠8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7例,直肠39例。63例病人中有10例已伴肝转移。SLN定位方法:参照Wong报道的SLN离体定位方法,将用1%亚甲蓝在新鲜离体标本染色后10分钟内先蓝染的第1.4个淋巴结视为SLN。其步骤如下:所有手术标本均在离体后20分钟内以1%亚甲蓝注入肿瘤边缘,行SLN染色定位,所检出的SLN分别送检,并收集标本中的其余所有淋巴结,根据淋巴结位置,按肠旁(N1)、中间(N2)、中央(N3)三组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所有送检淋巴结均行病理检查。若SLN为阴性,则在每枚SLN的石蜡标本上以30微米的间隔增加10层切片,再作病理检查。CEA及CA199:术前检测所有病人外周血CEA和CAl99数值。SLN的评价标准:参照美国Louisville大学对SLN的评价标准,分别计算SLN的检出率、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假阴性率。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SLN检出情况: 绝大多数病人的手术标本均可检出SLN。SLN平均显色时间为4分钟(1-10分钟)。49例病人中有47例检出SLN,检出率是95.92%。其中18例结肠癌病人有17例检出SLN,检出率是94.44%;31例直肠癌病人中有30例检出SLN,检出率是96.7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7例病人共获得SLN 98枚,其大小在4mm-15mm之间,平均每个手术标本可获得2.09(1~4)枚SLN。 2.SLN病理分析: 2.1 SLN的阳性率及假阴性病例: 在检出SLN的47例病人中,有42.55%(20/47)的病人存在SLN转移,作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些SLN阳性的病人中有70.0%(14/20)存在下一站或其余淋巴结转移。仅有6例(30%)病人所检出的SLN是唯一有转移的淋巴结,而其余的淋巴结为阴性。 本组SLN转移阴性的27例病人(57.45%,27/47)绝大多数(92.59%,25/27)下一站淋巴结或其余淋巴结转移也呈阴性,而有2例(7.41%,2/27)存在下一站或其余淋巴结转移阳性,即所谓的SLN假阴性,也称之为跳跃转移。 2.2 SLN转移阴性病例加作多层切片: 对常规检查SLN为阴性的27例病人(52枚SLN),加做10层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在3例(11.11%)病人的SLN中发现有癌转移,其中1例是SLN假阴性病人。 因此,本研究中实际上只有1例病人有跳跃转移。 2.3 SLN与肿瘤的关系: 本研究中T4期病人的SLN转移率为100.0%,T3期为50.0%,T2期、T1期的SLN转移率依次下降,经统计分析证实,SLN的转移率与结直肠癌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SLN转移率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升高(相关系数rs=0.613,p<0.05)。而SLN的转移率与肿瘤分化、大体类型之间,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关系(p均大于>0.05)。 3.SLN的综合评价: 参照美国Louisville大学的评价标准,计算出本研究SLN的检出率是95.92%,准确率是97.87%;特异性是95.83%;敏感性是94.45%;假阴性率是4.17%。 4.外周血肿瘤标记物CEA、CA199与肿瘤转移关系: 分析病人术前外周血CEA、CA199数值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发现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与否和CEA、CA199表达水平无关;但发现CEA水平明显升高者,伴有肝转移的可能性增加,而CA199表达水平和肝转移与否无明显关系。 结论: 1.本研究结果发现,以1%亚甲蓝作结直肠癌新鲜离体标本的SLN定位,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可靠方法,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2.SLN转移与否基本能反映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但有极少数结直肠癌病人的SLN存在假阴性问题,仍应重视;对阴性的SLN增加多层切片,可减少假阴性率: 3.结直肠癌病人肿瘤浸润深度与SLN是否转移有关,肿瘤浸润愈深,SLN转移率愈高; 4.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的转移与否和外周血CEA、CA199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