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家庭背景影响子女教育成就的路径探索研究——以广州市A中学的个案研究为例
【6h】

城市家庭背景影响子女教育成就的路径探索研究——以广州市A中学的个案研究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导论: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二章 文献述评:理论、经验与构想

第一节 冲突论:家庭背景对于子女教育成就的持续影响

第二节 功能主义:家庭背景对于子女教育成就影响的弱化

第三节 社会化理论:家庭文化传递的障碍与变化

第四节 微观经验研究:家庭背景影响子女教育成就的各种因素

第五节 理论与经验研究的比较与思考

第六节 家长职业时间规则影响子女教育成就的路径构想

第三章 个案研究设计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的逻辑构架

第三节 个案研究设计

第四节 个案研究的典型性与研究效度、信度

第四章 家庭经济背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的路径

第一节 家庭经济背景对于子女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

第二节 家庭经济背景对于子女学习成绩的间接影响

第五章 家庭文化背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的路径

第一节 家庭文化资本对于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

第二节 子女文化参与活动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

第三节 作为一个场域的家庭:惯习的传承与代际冲突

第六章 群体、性别社会化与家庭文化传递

第一节 中学生的群体社会化与家庭文化传递

第二节 性别社会化与家庭文化传递

第三节 群体性别社会化对于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

第七章 学校对于学生的偏好:科层制与文化默契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分析的两个关系

第二节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差异与一致

第三节 学校对于学生的偏好及其效果

第八章 家长职业时间影响子女学习成绩的路径

第一节 家庭背景对于家长职业时间规则的影响

第二节 家长职业时间规则对于子女学习和社会化的影响

第三节 家庭背景途经家长职业时间规则影响子女学习成绩的路径分析

第九章 研究的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讨论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各种访谈提纲

1 家长访谈提纲

2 学生访谈提纲

3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各种样本的基本状况列表

表一 家庭样本的基本状况列表

表二 教师样本的基本状况列表

附录三 家庭背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的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

摘要

功能主义和冲突论对于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功能具有截然相反的判断,前者认为教育促经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后者则认为教育促进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再生产。这种冲突的核心集中于家庭背景对子女教育成就是否具有影响上,冲突论认为具有相应的影响,功能主义认为影响会弱化。在经验研究领域,冲突论因为完整的路径而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功能主义则因几乎没有经验拓展。但是冲突论的经验研究也出现了诸多不足,一是不能完整反映冲突论的理论逻辑,忽略了学校偏好的分析;二是部分经验研究结论具有功能主义的导向,发现家庭背景对于子女教育成就的负面影响;三是冲突论有关学校偏好上层阶层子女的判断没有获得证实。相反,功能主义在理论上具有诸多革新的契机,一是当代功能主义对于社会化的关注让人质疑家庭文化的顺利传递,代理论和群体社会化理论也具有相同的观点;二是帕森斯对于科层制的思想继承可以用来分析学校对于学生的偏好;三是社会阶层流动的存在是功能主义理论的事实基础。由此看来,冲突论分析逻辑的两个核心,即家庭文化的顺利传递与学校偏好,需要进一步的审视;而这恰恰是拓展功能主义研究的契机所在,如群体社会化对于家庭文化传递的障碍性影响、以及学校科层制中立性要求下的一视同仁。因此,就家庭经济背景对影响子女教育成就路径进行探索,在我国当前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与重组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以这一领域的文献分析为基础,研究的意图就是:借鉴冲突论的完整分析逻辑,参照文化流动模型中家庭背景对于子女教育成就具有负面影响的研究,利用功能主义暗含的研究契机,从职业时间规则方面拓展功能主义家庭背景负面影响子女教育成就的微观经验路径,并于其中纳入社会化研究和学校偏好研究。
   研究思路总体上分为经济、文化和职业时间路径,前两种路径直接借鉴冲突论已有的积累,并结合本土化的现实进行分析;后一种路径引入贝克尔认为处于优势阶层地位的人具有家庭时间的劣势这一视角,并纳入这一领域未深入的社会化和学校偏好分析。在具体的分析逻辑中,为克服以往经验研究不能完整反映理论逻辑的不足,研究注重家庭背景影响子女教育成就的具体路径,关注各种影响子女教育成就的中介因素。有效的路径必须是最终的因果因素与中介因素同时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否则便不能有效的路径;因此,研究首先分析各种中介因素对于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如果影响明显则继续分析家庭背景对于中介因素的影响,如果影响不明显则不再分析家庭背景对于中介因素的影响。
   研究以广州市一所完整的中学为个案,采取个案研究,包括80个家庭的访谈个案、10余位老师的访谈、在学校14个月的参与式观察和全校学生的865份问卷调查。研究就80家庭、教师个案和学校的参与式观察为分析的核心,其中得出的结论,最后经过865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补充性证实(这一部分的结论仅推论到研究中的A中学)。研究整体的推论不是问卷调查的统计推论,而是基于一个学校的个案典型性推论和分析推论。
   和已有的文献相比,研究在诸多方面都有发现,核心则是从含有社会化和学校偏好的职业时间规则中拓展出一条功能主义的微观经验路径。
   经济背景影响的路径研究中,直接影响方面,子女辅导费用对于子女学习成就没有明显的效果;择校对于也择校生没有发挥中心化的作用,相反因成绩边缘、群体固化、互动微弱与教师标签的影响而产生负面的边缘化作用。间接影响方面,仅有家长联系学校的次数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具有明显的影响,而家庭经济背景对于家校联系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可以形成家庭经济背景通过家校联系影响子女学习成就的一个有效路径。
   文化背景影响的路径研究显示,家庭文化背景可以通过家长平均受教育年数、家庭藏书量和子女旅游旅游状况有效的影响子女的学习成就。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对于子女的艺术培养投入则不是有效的中介因素。家庭中具有明显的文化传承与代际差异,代际差异通过学校的代偏好对子女的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中学生的群体、性别社会化带来学生行为的诸多变化,并引发了家庭内部的代际差异甚至是冲突。家长职业时间的极不规则,和家庭-社会边界关系的非常严格或是宽松,分别导致了学生群体社会化不足的拒学现象与群体社会化过度的逃学现象。研究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两种群体社会化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研究沿用功能主义的科层制分析了学校对于学生的偏好,学校具有科层制的时间制度偏好和工作人员偏好。学生适应科层制课堂时间的注意力时间对其学习成绩具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工作人员因工作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对学生就有不同的偏好,学校高层管理者具有特殊主义的偏好,基层管理者具有平等主义的偏好,教师具有精英主义的偏好。
   在职业时间规则的探索中发现,职业时间规则对于学生家庭学习的时间长度和时间段数量具有明显的影响,后两者也明显的影响了学生课堂注意力时间:同时家长职业时间规则也明显的影响了子女的群体社会化程度和上网时间。家长职业时间途径各种因素对于子女学习成就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家庭的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对于家长职业时间规则的不同方面具有明显的影响。研究以家庭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为起点、综合以上各章的有效中介因素,运用问卷进行了路径分析;经济背景的路径分析中,家庭年收入途经家长职业时间规则(包括更为具体的家庭学习状况、学校制度偏好和社会化等路径)和家校联系对于子女的学习成就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文化背景的路径分析显示,家长平均受教育年数,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具有直接的正面影响,途经上网时间和家校联系次数也对子女的学习成绩具有正面的影响,但是途径家长职业时间规则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家庭经济背景对于子女的学习成就具有负面的影响,家庭文化背景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且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最后,研究总结了以上结论,并与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讨论。以研究结论为依据,研究认为,当代中国城市既存在家庭代际阶层地位变化的流动机制,也存在家庭代际阶层地位一致的再生产机制,因而,中国社会代际阶层地位的形成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