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行役小说研究
【6h】

唐代行役小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第一章:唐代行役小说及其兴盛的原因

1.1关于行役小说

1.2唐代行役小说兴盛的原因

1.2.1城市的发展与交通的完善

1.2.2科举选士制度的推行

1.2.3小说技巧的成熟与创作意识的自觉

第二章:馆驿与行役小说

2.1唐代馆驿制度概述

2.2馆驿与行役小说

2.2.1作为政治空间的馆驿与行役小说

2.2.2作为社交场所的馆驿与行役小说

2.2.3作为灵异世界的馆驿与行役小说

2.3馆驿的补充与拓展:民间客舍与行役小说

2.3.1作为预言空间的客舍与行役小说

2.3.2作为偶遇空间的客舍与行役小说

2.3.3作为情遇空间的客舍与行役小说

2.3.4作为案发现场的客舍与行役小说

第三章:寺庙、墓葬、山林与行役小说

3.1祠庙寺院与行役小说

3.1.1祠庙行役叙事---以华山庙小说为主要分析对象

3.1.2寺院行役小说叙事

3.2墓葬与行役小说

3.2.1唐代行役与墓葬小说叙事

3.2.2无名墓葬与行役小说

3.2.3名人墓葬与行役小说

3.3山林洞窟与行役小说

3.3.1山林洞窟中的神仙叙事

3.3.2行役山林与遭遇精怪、猛兽叙事

3.3.3行役途中的山林谋杀

第四章:水上行舟——水路行役小说研究

4.1唐代的水路交通与水上行役小说

4.2水上行舟与异域世界的奇遇

4.3水驿空间与行役小说

4.4船体空间与行役小说

第五章:余论——作为动态叙事的行役小说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唐代行役小说进行了研究。唐代时期,随着小说创作意识的自觉与小说文体的成熟,小说所涉及到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行役小说成为一种独立的小说类别,它的出现是唐代小说题材世俗化与文人化的体现。行役小说是“在路上”的小说叙事,以科举仕任为鹄的文人士子既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也是这类小说主要的创作者、接受者与传播者。作为一种小说题材,行役小说的出现,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唐代都市经济与交通繁荣;以科举制度为中心的选士制度的推动;小说技巧的成熟与创作意识的自觉。行役小说的叙事空间都位于行役途中,交通沿线的馆驿、客舍、祠庙、墓葬、山林、船只等成为行役小说的主要叙事场所,这些叙事场景具有不同的人文、自然特征,由此决定了行役小说不同的内容与特征。唐代交通发达,馆驿遍布全国。馆驿作为官方的设置,是国家行政权力的延伸,由此决定了馆驿小说多是与政治主题有关的叙事,并构成了行役小说的主体。交通沿线的客舍属于民间创设,发生在客舍的故事与发生在馆驿的叙事形成鲜明对比,更能体现世俗化的内容。祠庙宮观是宗教场所,沿途的祠庙宮观是行役者祈福避祸、问卜前程的神圣空间。以华山庙为代表,这类小说主要有两种叙事模式,一是游冥叙事,一种是婚恋叙事。唐代的墓葬出现了宅第化的设置,出现在行役小说中的墓葬叙事基本上以人鬼婚恋为主要题材。山林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体现在行役小说中,出现了两种叙事,一种是山林遇仙,一种是山林遇险。水路行役叙事也是行役小说的一种,主要以水驿、岛屿、船只为叙事空间,形成了与陆路行役小说不同的叙事特点。作为一种“在路上”的小说题材,唐代行役小说的成熟,还体现在能够自觉地把馆驿、祠庙、山林等具有不同场所特征的叙事空间连缀起来,由点到面,形成情节更为复杂的叙事。有的行役叙事还把叙事空间的起点与重点延伸到都市,在这种意义上,行役小说可以看做是都市小说的延伸与补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