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业遗产再利用视角下的广州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开发研究
【6h】

工业遗产再利用视角下的广州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开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目的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

1.3 概念界定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3 研究综述小结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创意产业园区及工业遗产再利用发展背景

2.1 国内外创意产业及园区发展

2.1.1 国外发展概况

2.1.2 国内发展概况

2.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发展

2.3 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典型案例

2.3.1 创意产业园模式——上海田子坊

2.3.2 旅游休闲模式——中山岐江公园

2.3.3 主题博物馆(展览馆)模式——中国船舶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园区现状

3.1 广州工业历史发展背景

3.2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过去和现状

3.2.1 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

3.2.2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现状

3.3 广州创意产业及园区发展现状

3.4 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园区面临的困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创意产业园区典型案例分析

4.1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4.1.1 选点与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4.1.2 访问人群基本特征

4.2 TIT服装创意产业园

4.2.1 基础分析

4.2.2 园区调研分析

4.3 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

4.3.1 基础分析

4.3.2 园区调研分析

4.4 1850创意园

4.4.1 基础分析

4.4.2 园区调研分析

4.5 案例园区对比分析

4.6 规划建设问题的探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业遗产再利用下的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开发探讨

5.1 工业遗产——符号元素的运用

5.1.1 遗产符号与符号系统

5.1.2 记忆

5.1.3 工业遗产的利用

5.2 工业记忆的再现

5.2.1 记忆再现与记忆装置

5.2.2 文化回路与选择性主题

5.2.3 “第三空间”的构筑

5.3 “社会空间”的生产

5.3.1 产业空间与产业文化

5.3.2 商业空间与商业文化

5.4 人的消费行为导向作用

5.4.1 游客与使用者

5.4.2 旧工厂工人

5.4.3 园区投入者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规划开发建议

6.2.2 理论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声明

致谢

附录1 TIT服装创意产业园调查问卷

附录2 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调查问卷

附录3 1850创意园调查问卷

附录4 受访者资料

展开▼

摘要

在当代,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和符号消费的兴起,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日益密切,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最具活力和前景的现代产业部门之一。文化成为商品,历史文化遗产更是发展成集历史、文化、传统等文化意涵于一身的、并透过想象、回忆、乡愁、怀旧情怀而建构出来的超级文化商品,将资本、商业与文化、历史有机交融在一起。近年来,因应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迅速。其中,以保护和改造历史遗留的厂房和仓库等工业旧建筑群为基础的、集艺术、设计、商业于一体的创意产业集群,是创意产业园的主要形式,也是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主要形式。
   本研究创新性地试图以“人”及其行为导向作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文献资料、工业遗产利用及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况,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实践经验,以广州市的TIT服装创意产业园、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和1850创意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和访谈方式分析工业遗产(符号)、创意产业园区(空间)与人(介质)相互作用与影响,分析工业遗产在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创意产业园区是由一系列符号组成的系统。其中,工业遗产是其核心符号,具有多重特征与价值。园区的文化(包括历史文化)以及场地承载的记忆被符号化、具象化地呈现。并且这些符号还延伸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2)园区中的符号被人为有意地选择和利用,使呈现的真实空间不完整,人与城市局部记忆缺失,淡化了文化的体现。通过形成“记忆再现”机制,设置一套可记载、再现、孕育昔日记忆的技术和方法。
   (3)采用“叙事手法”和选择性的“主题环境”手段在园区中构筑“第三空间”,使人在真实空间中获取现实直接反映出的对环境的体验,并能通过想象唤起对过去的记忆和情景,从而产生空间存在感。
   (4)作为一个能生产的社会空间,创意产业园区孕育多种空间及文化。依靠人的认知行为使文化与空间得以转化。空间生产出相应的文化,以人在空间的实践行为实现对文化的消费。
   (5)通过构筑空间与记忆再现强化人的行为;通过增强园区发展建设的生产能力,促进文化产出的质与量。当人的行为激发了对文化的渴求和需要就形成了对文化的消费。
   本文认为基于创意园区这种具有生产和消费能力的社会空间类型,运用叙事手法,通过选择性特定主题(即主题环境)实现再现。将创意园区建立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基础上,融入园区系统中,构筑“第三空间”,凸显符号的特征与价值,具象符号构成园区真实环境,借助空间的重新构筑实现人和城市的记忆再现,激发人的认知行为和需求,促成文化消费,形成空间与文化之间的转化,使工业遗产真正活化、价值得到体现,工业历史文化底蕴被深刻挖掘与弘扬,使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开发与建设更具特色,并且为个人塑造对城市和地方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