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肃省贫困地区小学生心理伤害研究——以康乐县为个案
【6h】

甘肃省贫困地区小学生心理伤害研究——以康乐县为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部分总论

第二部分本论

第三部分对策与建议

第四部分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毕业论文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由于城乡小学生的心理伤害事件在各地不断发生,由此而引发的纠纷与日俱增,这不仅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了不幸与痛苦,而且也给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与困惑。因此,对校园内所发生的心理伤害展开研究,不仅可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各级领导以及教师对小学生心理伤害事件的关注,解除学校办学的后顾之忧;而且,通过本次研究,至少使得一部分贫困地区的小学生对心理伤害现象能有一定的认识,提高他们初步判断的能力,进而使他们能够主动地避免校园心理伤害事件在自己身上的发生。 本研究以甘肃省康乐县的三所小学的五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伤害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本研究主要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具体方法采用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方法。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制作问卷表、发放问卷来测试和了解贫困地区小学生的心理伤害事件;并了解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的各种原因以及老师是否对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等情况;而后对调查得来的事实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最后提出建议和对策。 通过对这三所学校的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在贫困地区的小学生当中,的确存在着心理伤害事件。这些发生在校园中的心理伤害事件,不但影响了学校的声誉,更重要的是它对小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其外在表现一般以一种比较隐秘的形式出现,往往不易被人察觉。但其影响深刻,发生效应又相对迟滞。心理伤害的成因有:1、教育生活中的严重压力;2、教育过程中的不当教育方式;3、学校教育中的“过度社会化”策略;4、教师素质的低下与其自身的心理问题;5、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与精神状态等。心理伤害的特点是:1、后果的严重性;2、原因的复杂性;3、效果发生的潜在性和凸现的迟滞性;4、处理的特殊性等。 本研究主要从教师的惩罚方式、校园欺负、学校制度、校园风气等几个方面分析校园心理伤害的成因,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首先,提高教师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使其真正做一个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其次,要加强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再次,教育广大的家长,积极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思想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