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
【6h】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 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主要研究状况

三、相关概念的内涵

(一)学科、专业、职业

(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四、研究目的、方法及本文研究重点

(一)历史研究

(二)比较研究

(三)现状分析

五、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一章学科专业教育的生成及其发展

一、前学科专业时期的高等教育

二、中世纪大学与学科专业教育的生成

(一)中世纪大学的出现

(二)中世纪大学学科专业教育的产生

三、近现代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育的建制化

(一)学科专业教育建制化的社会背景

(二)学科专业教育建制化的过程

四、清末民初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育

(一)清末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育概况

(二)辛亥革命以后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育概况

第二章国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及调整

一、美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变化

(一)20世纪以来美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变化情况

(二)美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变化的机制

二、英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变化

(一)20世纪以来英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变化情况

(二)英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变化的机制

三、日本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变化

(一)20世纪以来日本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变化情况

(二)日本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变化的机制

四、俄罗斯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变化

(一)20世纪以来苏联和俄罗斯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变化情况

(二)俄罗斯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变化的机制

五、国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变化的趋势

(一)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多样化特点

(二)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共同趋势

第三章新中国到20世纪末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

一、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一)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二)1953至1957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三)20世纪60年代的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调整

二、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末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

(二)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三、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末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一)20世纪90年代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二)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末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

四、新中国到20世纪末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一)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变化的特点

(二)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机制的特点

第四章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理论研究

一、教育系统外各因素与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的关系

(一)政治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科学技术

二、教育观念与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的关系

(一)教育目的观范畴:社会本位、学科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目的观

(二)教育知识观范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三)人才培养观范畴:专才教育观与通才教育观

第五章21世纪初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21世纪初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背景

(一)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要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之相适应

(三)短时间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专业教育面临新的大发展

二、21世纪初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措施

(一)把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权力下放给高等学校

(二)目录外专业得到迅速发展

(三)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朝向多科性和综合化发展,单一科类院校基本消失

三、21世纪初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专业设置和发展中的问题

(二)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上的问题

四、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无论政府还是高校,都没有树立起高等学校应该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观念

(二)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宏观机制仍残留着计划经济的深刻影响

(三)高等学校定位意识缺失,发展的自律性不足

第六章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设置和调整的指导思想和策略

一、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设置和调整的指导思想

(一)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及科技发展的需要

(二)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全面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

(三)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思想

(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国际化方向,走特色化道路

(五)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宽窄并存,并有利于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

(六)学科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必须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致力于提高学科专业的内在素质

(七)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高校自主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二、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一)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二)建立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机制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专业教育,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都要围绕学科专业而展开,因此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问题。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分析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中的规律,既有助于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历史研究,主要分析了学科专业教育的生成及其发展;二是比较研究,对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三是对我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同时,论文在历史、比较、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的规律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本文认为,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虽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规律,即学科专业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因此,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的关键是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这种适应不是被动的、消极的适应,而是积极的、主动的适应,既要发挥高等学校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更要发挥它引领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我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在主动适应社会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还残留着计划经济的深刻影响。本文认为,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观念和机制,变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为宏观调控,扩大高等学校在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方面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我国高等学校才能真正发挥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