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课外活动与创造性人格发展研究
【6h】

大学生课外活动与创造性人格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论文就大学生课外活动对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同时,编制大学生课外活动情况等方面的调查问卷,选取了福建省某重点大学的450名大学生施测,并就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对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与引导提出若干教育对策和建议。 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并说明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分析大学生课外活动影响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并阐述其心理机制。第三部分,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大学生课外活动对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影响。第四部分,结合调查研究的结果,分别从开展课外活动需要的保障措施,课外活动的结构,对大学生动机的激发与引导,课外活动的选择等方面,对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提出教育对策和建议。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1.课外活动在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2.课外活动与创造性人格之间的相关关系如下:参与活动越多、参与活动的意愿越高、对活动的评价越高,个体的创造性越高;人格的形成与课外活动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从总体上说,参加课外活动越多,对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作用越大;但具体到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参加不同种类的课外活动对创造性人格的影响作用不同。3.从形式上看,在各类课外活动中,学生参与最多、同时参与意愿最高的是普及类活动,竞赛类活动的参与程度最低。学生们认为,竞赛类和普及类活动在创造性的培养和开发上所起作用要显著高于参与类活动。4.从内容上看,学生参与最多的是志愿类活动,最低的是学术类活动。参加意愿最高的是志愿类活动,最低的是文体类活动。在学生看来,学术类活动对于创造力的培养和开发作用最为突出,相对而言,志愿类活动对创造性人格发展的贡献最小。

著录项

  • 作者

    赵晓慧;

  •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 授予单位 厦门大学;
  • 学科 高等教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林金辉;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45.5;
  •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外活动; 创造性人格;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