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修辞叙事
【6h】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修辞叙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致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Joyce and His Portrait

1.2 Current Studies of A Portrait

1.3 Thesis Structure

Chapter Two Literary Theory—Narrative as Rhetoric

2.1 “Classical” and “Postclassical”

2.2 Phelan and Narrative as Rhetoric

Chapter Three Innovative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A Portrait

3.1 Narrative Pattern

3.2 Focalization and Voice

3.2.1 Third person Internal Focalization

3.2.2 Narrative Voice and Its Change

3.3 Duration and Order

Chapter Four Rhetorical Narrative in A Portrait

4.1 Character and Characterization

4.1.1 Mimetic

4.1.2 Synthetic

4.1.3 Thematic

4.2 Participation of Audiences

4.2.1 Narrative Audience

4.2.2 Authorial Audience

4.2.3 Blood-and-flesh Audience

4.3 Developing Pattern of Progression

4.3.1 Instabilities and Tensions

4.3.2 Progress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近期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乔伊斯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时期的一部杰出的意识流小说。参照乔伊斯的生活经历,这部成长体小说其实就是关于作者的一部自传。作者使用了新颖的叙事策略,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斯蒂芬的精神成长。然而,时下的对《画像》的研究呈现为一种机械的叙事技巧的探讨。究其原因,评论家们倾向于使用经典的叙事理论来分析《画像》,它的特点在于视《画像》的叙事自身为独立的个体,切断了它与社会、历史、甚至是文化语境的联系。因此,本文采用詹姆斯·费伦的叙事修辞理论对《画像》的叙事作一多维度的阐释。
  本论文将把叙事定义为某人出于某个特定的目的于某个特定的场合给某个特定的听(读)者讲的一个特定的故事。它不仅涉及人物、事件和叙述的动态进程,也涉及读者反应的动态进程。以此为理论基础,本论文对《画像》的叙事修辞进行探讨,阐释其为塑造三维度人物,形成三维度的读者和不稳定因素或张力实现叙事进程这三个方面中所起到作用。
  本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简介作者乔伊斯的生平与《画像》的创作,简单综述时下国内外对《画像》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对其叙事策略的研究,交代了本论文的目的和框架。第二章侧重把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与经理叙事理论做一比较,并赞同其在探讨《画像》的叙事策略的可行性。第三章详细地审查了乔伊斯在《画像》中所使用的主要叙事策略,即螺旋状叙事结构、第三人称内聚集、叙事声音由几乎为零变得无限大以及等时叙事和时序。第四章,基于第三章的观点,具体地讨论了作者如何安排叙事策略,从而成功地体现了人物的模仿性、虚构性、主题性,引起叙事读者、作者的读者、普通读者等对叙事的不同层面的反应,调整不稳定因素或张力在实现叙事进程中的作用。第五章对论文做一小结,此次研究的意义与不足等。
  通过此次研究,本论文最终得出结论,乔伊斯通过合理安排叙事策略,从而自然地构建了一个舞台。在上面,人物、叙事者、(隐含)作者和各个层面的读者产生了一种动态的叙事交流。同时本论文也证明通过对《画像》的叙事修辞进行研究可以加深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也为他们进一步赏析乔伊斯的其他作品提供了有效的例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