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元初诗学“唐宋之争”研究
【6h】

元初诗学“唐宋之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元初诗学“唐宋之争”概述

第一节 元初“接受理论”的特点

第二节 元初“唐宋之争”的概况

第二章 元初“唐宋之争”的文化生态

第一节 社会基础:以汉制汉的政策倾向

第二节 思想基础:南北文化的双向合流

第三节 情感基础:怀旧情绪的滋生

第三章 元初诗学“唐宋之争”的消解与化合

第一节 元初诗学的“宗唐”与复古

第二节 理学背景下元初诗文“宗宋”风气

第三节 折衷唐宋派的出现及其影响

第四章 “唐宋之争”是明诗学的先声

第一节 唐之余音,明之主流

第二节 阳明心学,宋之代表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展开▼

摘要

中国诗学史上的唐宋之争,一直是以此消彼长,互不相服的态势而并存。究其发端,唐宋之争兴起于南北两宋交接之际,发展至元时,已是唐宋之争的成熟期,几乎覆盖了整个元代文学史。
  宗唐派以元好问“以诚为本”论,戴表元“宗唐得古”论为代表,所宗之“唐”也并非专宗盛唐,主张师承百家,博采众长,学习唐以来所有有成就的大家名家,主要以性情、格律而见长。
  宗宋派以方回“一祖三宗”论,刘将孙“平淡自然”论为代表,在理学思想这个大的背景下,主张师法江西,善于用事,工于锻炼,崇尚艰涩瘦硬之诗风,以奇崛见长。
  戴表元“宗唐”之时,也主张讲求技巧;方回“一祖三宗”的“一祖”即是以杜甫为宗主,因而两派之争并非绝然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以王义山、刘壎为代表的新的文学团体的产生——折衷唐宋派。折衷唐宋派致力于将性情与理学相结合,将江西诗风和晚唐诗风相杂糅。
  发展至中后期之时,以虞集、杨维桢为首的主唐“性情论”盛极一时,为明清诗学“崇唐抑宋”开启法门;但这并不意味着宋诗的消亡,以王阳明“心性说”为首的主宋之音正是以一种相对沉寂的姿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诗学走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