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3研究内容、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及立论依据
1.5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区位
2.2地质地貌
2.3气候
2.4土壤
2.5植被
3研究方法
3.1土壤及针叶采集
3.2 土壤理化性质及针叶性状测定
3.3数据分析
4结果分析
4.1针叶抗氧化酶活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4.2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叶绿素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4.3黄山松与马尾松两种植物针叶在不同海拔的形态结构特征
4.4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随海拔的变化
4.5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抗逆物质随海拔的变化
4.6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元素含量随海拔的变化
4.7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叶性状可塑性比较
4.8 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性状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
5讨论与总结
5.1海拔高度对黄山松马尾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2海拔高度对黄山松与马尾松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5.3海拔高度对黄山松马尾松针叶形态结构特征的影响
5.4 海拔梯度对马尾松与黄山松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5.5海拔梯度对黄山松与马尾松可溶性糖、淀粉、脯氨酸、黄酮的影响
5.6坡向对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性状的影响
5.7南北坡交叉区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性状种间差异
5.8可塑性指数的讨论
5.9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