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伴有精神分裂症的暴力人群的磁共振波谱分析
【6h】

伴有精神分裂症的暴力人群的磁共振波谱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声明

摘要

前言

1.研究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暴力攻击行为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精神分裂症暴力人群与一般精神分裂症人群在脑代谢方面的差异,并寻找脑代谢与暴力攻击行为的联系,为暴力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脑影像学依据。 方法: 通过磁共振波谱定量检测脑代谢变化,结合自拟人口学及暴力行为调查表、防御方式问卷、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等对20例精神分裂症暴力人群和20例精神分裂症无暴力者进行研究,并分析磁共振波谱结果与防御方式问卷、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 ①20例伴有精神分裂症的男性暴力者中,年龄以40岁以内为多,有16例(80%)。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的15例(75%)。攻击行为多发生在白天,有12例(60%),发生在夜晚8例(40%);发生在家里及邻居、朋友家共15例(75%)。攻击对象共26人,以亲属、邻居及朋友居多,其中亲属11人(42.3%),邻居及朋友共10人(38.5%),陌生人5人(19.2%)。攻击手段主要为刀、钝物、绳索及徒手。死亡人数共15人,以亲属和邻居、朋友居多,其中亲属7人(46.7%)及邻居、朋友共5人(33.3%)。②暴力组和非暴力组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得分上存在差异,暴力组得分明显高于非暴力组,并且在其中的投射(P<0.05)、被动攻击(P<0.01)、潜意显现(P<0.05)和躯体化(P<0.05)得分上暴力组高于非暴力组;暴力组在中间防御机制得分低于非暴力组(P<0.05),并在其中的回避和理想化得分明显低于非暴力组(P<0.01)。③暴力组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结果中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等得分和总分方面均明显高于非暴力组(P<0.01)。④暴力组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完成分类数(Cc)明显少于非暴力组(P<0.01),而在错误应答数(Re)、持续性错误(Rpe)和非持续性错误(nRpe)均明显高于非暴力组(P<0.01)。⑤暴力组和非暴力组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显示,暴力组在前额叶和海马区域的N-乙酰天冬氨酸水平(NAA/Cr)显著低于非暴力组(P<0.01)。⑥前额叶NAA/Cr与成熟防御方式呈正相关,与不成熟防御方式呈负相关,与中间防御方式不相关;海马区域NAMCr与成熟防御方式呈正相关,与不成熟防御方式呈负相关,与中间防御方式不相关。前额叶NAA/Cr和海马区域NAA/Cr均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的身体攻击分、言语攻击分、指向自我的攻击和攻击行为总分呈负相关,并且前额叶NAA/Cr与愤怒和敌意呈负相关。前额叶NAA/Cr和海马区域NAA/Cr均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完成分类数呈正相关,与错误应答数和持续性错误数呈负相关,与非持续性错误数不相关。 结论: ①文化程度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男性青壮年在发病期是凶杀、攻击行为发生的高危人群。在攻击手段上,多为刀、钝物、绳索等常用工具及徒手攻击;攻击对象多为亲人及邻居、朋友等患者平时接触较多的人。②精神分裂症暴力人群在遇到内在或外在的刺激因子引起的情绪冲突时,更多的采用不成熟防御方式,更容易发生攻击和暴力行为,而且攻击性较强,后果也更为严重。精神分裂症暴力人群存在明显的执行功能低下,认知转移力差,概念形成能力差,在处理问题上缺乏判断力,更容易出现冲动和攻击行为。③精神分裂症暴力人群在前额叶和海马区域的N-乙酰天冬氨酸水平(NAA/Cr)显著低于非暴力组,表明精神分裂症暴力人群可能存在额叶和海马区域神经元缺失或功能低下。④暴力者额叶和海马NAA水平下降可能与暴力者心理防御机制、攻击行为和执行功能存在关联,表现为暴力者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较强的攻击行为及执行功能的损害,显示了暴力攻击行为存在一定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伴有精神分裂症的暴力人群与精神分裂症非暴力人群在脑代谢存在明显差异,有助于分析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并对今后暴力攻击行为的预测和干预提供了脑影像学的证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