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氯化锂对白血病细胞株中非经典WNT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2、川崎病病因与感染关系研究
【6h】

1、氯化锂对白血病细胞株中非经典WNT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2、川崎病病因与感染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对氯化锂处理前后的白血病细胞株中WNT受体表达的研究,探讨氯化锂对白血病细胞株中非经典WNT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1将不同浓度氯化锂分别与Jurkat、K562、HL-60细胞进行共培养建立GSK-3 B激酶阻断组细胞株;实验分组:实验组氯化锂处理后的Jurkat, K562,HL-60细胞株;空白对照组Jurkat, K562,HL-60细胞株;正常对照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lTP)。2RT-PCR方法从基因水平检测各组细胞中Frizzled-2、Frizzled-5、Frizzled-7、Frizzled-8、LRP-6和ROR2 mRNA的表达。3Western Blot方法从蛋白水平检测各组细胞中Frizzled-5、ROR2的表达。4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5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值情况。
   结果:1筛选出最佳抑制效应的氯化锂浓度为40mmol/L,并成功构建了GSK-3β激酶阻断组细胞株。2在基因水平RT-PCR检测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中Frizzled-2、Frizzled-7、Frizzled-8和LRP-6的表达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阻断前后的HL-60细胞、K562细胞及ITP单个核细胞中ROR2的表达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而阻断后的Jurkat细胞株中ROR2的表达均较阻断前明显减低(P<0.05)。3在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OR2在阻断前后的K562细胞、HL-60细胞及ITP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而在阻断后Jurkat细胞株中的表达较阻断前明显减低(P<0.05)。4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阻断后Jurkat细胞株的细胞周期与阻断前相比Gl期和S期比例减少,G2期比例明显增高,提示G2期阻滞;而阻断前后的K562和HL-60细胞株的细胞周期未见明显差异。5 MTT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阻断后Jurkat细胞株的增殖较阻断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阻断前后的K562、HL-60增殖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1在40mmol/L以内,氯化锂对Jurkat细胞株的生长抑制呈剂量依赖性,随着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增强,最佳抑制浓度为40mmol/L;而对K562、HL-60及ITP骨髓单个核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2氯化锂对K562、HL-60细胞及ITP骨髓单个核细胞中Frizzled/LRP复合受体和ROR2受体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而对Jurkat细胞株中ROR2的表达有明显影响。3氯化锂对Jurkat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推测与氯化锂阻断GSK-3β的作用,影响ROR2磷酸化,进而抑制非经典WNT信号传导通路有关。氯化锂对Jurkat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提示氯化锂可能成为l临床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新方法。
   目的:分析与川崎病发病相关的病原,探讨感染与川崎病病因之间的关系。
   方法:
   1系统评价:全面检索中国知网、Pubmed、EMbase、medline数据库中1979年1月至2010年1月的川崎病病原研究的相关文献,语种限中文和英文。纳入原始研究、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对所纳入的研究数据采用Revman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临床实验研究:实验组:川崎病(KD)组;感染性疾病对照组;健康儿童对照组。分别提取三组儿童的血清,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三组患儿血清中SPA、TSST-1、SE、ASP、HSPA-Ag和HASP-Ag的水平。同时取KD组和感染性疾病对照组患儿的静脉血、咽分泌物及粪便做细菌培养。
   3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系2002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KD患儿266例,回顾性分析KD患儿血培养结果,不同年龄阶段KD患儿的血培养阳性率,及血培养阳性与冠状动脉损害之间的关系。
   结果:
   1系统评价:纳入12篇文献,研究5种病原菌,包括593例川崎病患儿和1152例非川崎病儿童。Meta分析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A组链球菌,合并OR值为4.26,95%CI为[2.54,7.16],P   2临床实验研究结果示在KD组中SPA和TSST1水平分别为1.93±0.35和6.50±1.15,在IC组中SPA和TSST-1的水平分别为1,19±0.24和6.78±1.03,HC组中SPA和TSST-1的水平分别为1.27±0.29和5.42±0.92,K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三组间SE、ASP、HSPA-Ag. HASP-Ag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KD组血培养阳性率较IC组明显增高(P<0.05)。
   3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示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血培养阳性率较婴儿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的KD患儿的冠脉损害发生率较血培养阴性的KD患儿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Meta分析认为病原体感染参与川崎病的发病,与川崎病发病相关的病原有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链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人类微小病毒B19,认为人类冠状病毒NL-63与川崎病的发生无明确相关性。
   2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超抗原(SPA和TSST-I)介导的超免疫反应与川崎病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尚未发现A组链球菌相关毒素在KD发病中的作用。KD患儿的血培养阳性率较普通感染性疾病患儿明显增高。@3年长儿的血培养阳性率较婴儿的明显增高;血培养阳性的KD患儿冠脉损害发生率较血培养阴性的明显增高,认为血培养阳性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可能有一定相关性。
   通过以上多方法、多角度研究提示:多种病原体感染可能参与川崎病的发病;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和川崎病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血培养阳性的患儿更需要警惕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