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考古发现与屈原生年、仕履、流放研究
【6h】

考古发现与屈原生年、仕履、流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1 考古发现与屈原生年研究

1.1 学界利用考古发现研究屈原生年情况总结

1.1.1《利簋》的利用

1.1.2《五星占》的利用

1.1.3 长沙子弹库帛书的利用

1.1.4 云梦秦简《日书》的利用

1.1.5《鄂君启金节》及天观星一号楚墓竹简的利用

1.2 屈原生年推定

1.2.1 摄提星

1.2.2 生年推定

2 考古发现与屈原仕履研究

2.1 学界利用考古发现研究屈原仕履情况总结

2.1.1 曾侯乙墓文字资料的利用

2.1.2 郭店出土材料的利用

2.1.3 山东泰安铜缶的利用

2.1.4“左徒戈”的利用

3 考古发现与屈原流放研究

3.1 屈原流放研究概述

3.1.1 流放次数

3.1.2 流放时间

3.1.3 流放地点与路线

3.2 学界利用考古发现研究屈原流放情况总结

3.2.1《相马经》的利用

3.2.2 鄂君启金节的利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屈原生年、仕履、流放研究是屈原研究的重点,传统研究多据屈原作品及相关传世文献展开,因文献本身的不完整性和理解的差异性,导致结论无法统一。20世纪以来考古发现多与楚文化有密切联系,这为屈原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众多学者利用出土新材料,试图解决屈原问题,在众多方面有很大突破,但与此同时,问题也随之而生,开展反思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综合运用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学、天文学、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对20世纪以来楚辞学界利用考古发现所作的屈原生年、仕履、流放研究加以分析、论证与反思,得出如下结论:(一)《利簋》与《离骚》不属同一纪年范畴,汤炳正先生利用《利簋》推论屈原生年结论无法成立,《利簋》在推定屈原生年上的价值得重新定位。结合楚辞文本及传世文献,可推定屈原生于楚宣威王年间正月初十(含初十)前立春之年庚寅日。(二)“左徒戈”不是“左徒之戈”,而是“左之徒戈”,而是以名叫“左”的人命名的戈或者楚左军徒卒所用之戈。“左徒戈”在探讨屈原左徒职掌上的价值,得重新定位。(三)汤炳正先生关于屈原行踪“由西北与秦接壤之汉北国境转到西南与秦接壤的溆浦国境”的论述需作两处修正:首先“西北与秦接壤之汉北国境”改为“西面与秦接壤之国境”,屈原行踪未至秦楚北边境。其次,“由汉北国境转到西南溆浦国境”改为“由汉北东进”,西南溆浦行程是屈原入湘时行程,在屈原流放江南时,不是汉北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