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研究——以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为例
【6h】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研究——以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1.2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1.3研究意义与内容

1.4研究方法与思路

2阅读理解能力概述

2.1阅读理解能力概念界定

2.2布卢姆认知过程维度教育目标简介

2.3阅读理解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3阅读理解能力行为表现框架

3.1阅读解释能力行为表现

3.2阅读归纳能力行为表现

3.3阅读评判能力行为表现

3.4阅读转换能力行为表现

4阅读理解能力行为表现标准

4.1阅读解释能力行为表现标准

4.2阅读归纳能力行为表现标准

4.3阅读评判能力行为表现标准

4.4阅读转换能力行为表现标准

5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5.1语文教材中阅读理解能力分析

5.2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理解能力实践

6结语

6.1研究创新

6.2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理解能力是体现阅读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内涵的解读也发生了转变。理解基础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对阅读理解能力的需求,学生对阅读理解能力的需求上升到了在理解基础上的分析与应用,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在理解知识基础之上对知识的重新整合和运用的能力,这无疑是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的主体部分共有六章,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是第三、第四和第五章,具体编排如下:
  第一部分,引言。本部分阐述了选题的价值,对涉及到的阅读,阅读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概念进行了界定。查阅了大量中外研究文献,并且对这些文献进行综述,明确了本专题研究的研究现状,据此确定了选题的研究内容、理论依据、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能力概述。本部分主要阐述了阅读理解能力的含义,并通过分析布卢姆新认知目标分类学认知过程维框架,确定了阅读理解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阅读解释能力、阅读归纳能力、阅读评判能力和阅读转换能力,并且对每一种能力构成做了意义阐述和分析。
  第三部分,制定阅读理解能力行为表现框架。本部分以第二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各要素的意义为基础,对课堂阅读理解能力行为表现进行探究分析,探究了阅读理解能力的多种表现形式,并分别制定出了阅读解释能力、阅读归纳能力、阅读评判能力和阅读转换能力的行为表现框架。
  第四部分,制定阅读理解能力行为表现标准。依据阅读理解能力要素框架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制定出阅读理解能力的表现标准,以标准作为探究培养方法的基础,并且又能把其作为检测的依据。
  第五部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本部分是在前四章的基础上来探究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方法。首先,对高中课本课后“研讨与练习”题目进行分析,确定课本内容对于阅读理解能力各要素的要求,并且分析学生在对这些课文进行阅读时的行为表现特点;第二是以课本要求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探究培养理解能力的方法。
  第六部分,结语。此部分将阐述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