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位社区——回顾、思考与启示
【6h】

单位社区——回顾、思考与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插图清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1.1.2研究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社会学方面

1.2.2在建筑学方面

2单位社区的产生与发展

2.1单位制度的起源

2.1.1战争年代的根据地,单位制度的历史起点

2.1.2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单位制度的体制起点

2.1.3社会资源的整合与扩充,单位制度的目标起点

2.2建国以来城市社区的发展历程

2.2.1法定社区与单位社区齐头并进

2.2.2单位社区的成熟期

2.2.3单位社区的萎缩

3单位社区的分化

3.1单位社区分化的必然性

3.2几种单位社区分化模式

3.2.1单位社区彻底消失

3.2.2单位社区有限的分解

3.2.3单位社区的残存

3.3解体单位社区的现状

3.3.1它用与无用

3.3.2就业与失业

3.3.4断裂与重构

4单位社区的形态与特征

4.1关于社区

4.1.1社区的几种概念

4.1.2社区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4.2计划经济下的单位社区

4.2.1单位社区的现象

4.2.2单位社区的分类

4.3单位社区的空间模式

4.3.1单位社区一般功能组成

4.3.2单位社区的空间结构形态

4.4单位社区的社会特征

4.4.1单位社区的政治性

4.4.2单位社区的封闭性

4.4.3单位社区的稳定性

4.4.4单位社区的完善性

4.5单位社区的社会生活

4.5.1单位社区作为一种社会细胞

4.5.2单位社区的交往

4.5.3单位社区的认同感

5单位社区与城市

5.1对城市结构的影响

5.2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5.3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5.4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5.5对城市管理的影响

6从新城市主义到泛单位圈城市—后单位时代的应对

6.1泛单位圈—后单位时代单位社区的化身

6.1.1单位作为一种核心体

6.1.2核心体外围结构

6.1.3泛单位圈的特征

6.1.4泛单位圈的基本模式

6.2新城市主义——世纪之交的“类乌托邦”

6.2.1新城市主义的主要思想内涵

6.2.2新城市主义的批判

6.3泛单位圈城市

6.3.1泛单位圈城市概念的导出

6.3.2泛单位圈城市的思想内涵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国家推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由此进入一个长达近50年的单位社会时期,中国的城市也由此走向了一条独特的成长之路,呈现出典型的单位特征,城市社区也主要表现为单位社区。单位社区总是依附于单位体制而存在,所以探讨单位社区必须回到单位体制上。一般看来,单位体制在新中国出现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历史原因。革命时期中共把党支部建立在连上,使政党对军队的领导力大大加强,同时在分配上,军队人员一律施行供给制。这种将政权延伸到基层单位和分配上的供给制在新中国组建经济、管理实体时自然地得到了应用与延伸。第二是体制因素。解放后,新中国推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切财产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国民成为真正的无产者,成为国家或组织的人。所以说,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单位体制的存在做出了制度上的保证。第三是出于社会资源扩充与整合的需要。新政权所接管的是一个发展落后而且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国家为了掌控财政经济和打击投机活动,对解放前各类型的经济实体采取没收或赎买的政策,国家的力量骤然膨胀,多元经济格局自此终结,具有高度同质性的单位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建国初期,单位社区曾经与法制社区齐头并进,此后,随着单位体制的不断深入,社区单位化与单位社会化的进一步强化,单位社区在上世纪60、70年代达到了成熟期,整个社会几乎被彻底单位化了,城市社区也就完全成为单位社区。文革后,国家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施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模式由计划性、指令性向市场性转变,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因此走向改制并轨的道路,有些因此破产倒闭,一部分单位社区也就分化瓦解了。与此相对应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得到发展的良机,部分城市社区又回归到街区式社区或花园式社区。 从单位社区规模上看,可大到整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内部功能、配套完善的小社会,还可以是必须依附外部配套而生存的小个体。特殊体制下的单位社区,表现出与一般社区不同的特征,它具有正式性、封闭性、完善性与稳定性。单位社区作为中国城市乃至中国社会特有的社区模式,虽然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它有相当积极的一面。单位社区是一个社会细胞,它给人们的社交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单位社区里,人们相互熟悉,彼此了解,在日常的生活中朝夕相处、相互影响与依赖,这里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从人出生、成长到死亡,人与单位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 中国城市社区是典型的单位社区,城市中呈条块分割局势、相对孤立与封闭的单位社区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很广泛的层面上影响或左右着城市的建设。一方面,单位社区的存在对中国城市建设起着促进与推动作用,如单位社区交通的内循环在减少城市中长距离的出行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单位社区某些特性的存在对城市建设起着阻碍与限制的作用,如在城市空间与城市管理上,单位社区相对独立、封闭的特性带来了整体层面上的操作困难。 体制的转变使一部分单位社区或分化、或瓦解,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体制的国家,单位社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消失殆尽,即使是在国营企业改制与转轨的今天,单位社区也出现了重新建构体系,以一种新的面貌——泛单位圈而存在的后单位社区现象。对这一现象的总结与探讨,可能为寻求当代中国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提供契机。建立在泛单位社区基础上的“泛单位圈城市”提供一种未来中国城市的初步模式,它表达了具有社会人文思想的关于城市发展、规划与设计的初步理论与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