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魏斐德眼中的上海
【6h】

论魏斐德眼中的上海

 

目录

摘要

Abstract

Ac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he Representation of Practical Space

1.1 Security Space

1.1.1 The Policing Administration Reorganization

1.1.2 The Refugees and Vagabonds Management

1.2 Entertainment Space

1.2.1 The Gambling Control

1.2.2 The Prostitution Control

1.2.3 The Narcotics Control

Chapter Two The Performance of Discursive Space

2.1 Socialized Urban Space

2.1.1 Material Space: Split by Foreign Concessions

2.1.2 Psychological Space: Occupation by Japanese Invaders

2.2 Spatialized Social Being

2.2.1 Politics Space: Threat of Dissent among Fractions

2.2.2 Class Space: Collus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Gangs

Chapter Three The Reflection of Cognitive Space

3.1 Spatiality of Injustice

3.1.1 National Salvation Assassination

3.1.2 Pro-Japanese Terrorism Retaliation

3.2 Injustice of Spatiality

3.2.1 Terrorist Wars

3.2.2 Blue Shirts Crimes

3.2.3 Governmental Appeasement

Conclusion

References

展开▼

摘要

城市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文化生产及社会再生产的中心场所,总在不断发展,而寓于其中的各种社会矛盾、政治斗争与文化问题也逐渐突出,这些矛盾又反作用于城市的变化发展,影响着城市的空间格局。国际著名历史学家魏斐德倾其后半生精力对上海史进行研究,他的《上海三部曲》是中国近代史学界不容忽视的一大成果。本文将以魏斐德教授上海研究最重要的两部著作,即《上海警察,1927-1937》和《上海歹土—战时恐怖主义与城市犯罪,1937-1941》为分析对象,基于美国后现代政治地理学家爱德华·苏贾的城市空间理论哲学批判,运用苏贾的社会空间辩证法与空间正义理论来对旧时上海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与政治格局进行阐述梳理,并通过分析书中的民族矛盾、党派斗争,揭示出魏斐德笔下的旧上海作为一个建构的空间载体,事实上是一个政治话语权的竞技场。本篇论文除了绪言与结语,将被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对魏斐德笔下的上海的安全空间和娱乐空间进行概括分析,反映上海在实践空间中的空间性。第二章运用辩证化的空间理论对魏斐德眼中的上海的政府犯罪进行了概括分析,尤其是从话语空间揭示黑暗的上海是社会关系与空间关系辩证的产物。第三章对魏斐德笔下的上海的民族压迫与反抗进行概括分析,突出其认知空间中的空间正义的缺失。通过对魏斐德笔下的上海的文本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城市的空间发展与政治格局密不可分,即城市的空间混乱与政治斗争息息相关。本文的研究梳理,有益于倡导和谐社会的建构,社会正义的宣传以及民族复兴的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