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若诚舞台戏剧翻译研究——以《芭巴拉少校》为例
【6h】

英若诚舞台戏剧翻译研究——以《芭巴拉少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The General View of the Study

1.2 The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of Dramatic Language

2.1 The Definition of Drama

2.2 Features of Dramatic Language

2.2.1 Colloquialism

2.2.2 Individuality

2.2.3 Actability

2.3 Studies on“Performability”in Drama Transl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Chapter Three Ying Ruocheng’s View on Drama Translation

3.1 Ying’s Rich Life Experiences

3.1.1 Ying’s Family and Education Background

3.1.2 Ying Ruocheng as an Actor

3.1.3 Ying Ruocheng as a Director

3.2 Ying Ruocheng’s Drama Translation Principles

3.2.1 Colloquialism

3.2.2 Actability

3.2.3 Individuality

Chapter Four Ying’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English-Chinese Drama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f Major Barbara

4.1 To Achieve Colloquialism

4.1.1 Using Simple Sentences

4.1.2 Using Four-character Words

4.1.3Using Proper Discourse Markers

4.2 To Achieve Individuality

4.2.1 Distinguishing Dialects

4.2.2 Translating Character Description

4.3 To Achieve Actability

4.3.1 Using Felicitous Stage Directions

4.3.2 Using Words Containing Action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of This Thesi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文学翻译一直是翻译领域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作为文学翻译重要组成部分的戏剧翻译却长期被边缘化,究其原因是由于戏剧语言自身的二重性—兼具文学性和演出性所导致的。戏剧语言的特殊性使戏剧翻译研究长期围绕戏剧翻译的标准究竟应该侧重于其“文学性”还是“表演性”争论不休。经文献分析发现,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译者译入戏剧所持的主要目的不同,戏剧翻译选择的标准各有侧重。早期的戏剧译入,是在国内戏剧译作缺乏的情况下,为了让国内读者了解国外戏剧作品而译,主要侧重于信息的传递,因而更为突出戏剧的“文学性”。随着译入作品不断增多,戏剧译作不仅仅被作为读物,而且被搬上舞台,这时戏剧翻译开始侧重其“表演性”,出现了对原有译本的改译或重译。近几年关于戏剧翻译的研究不断增多,并且基本停止了关于“文学性”和“表演性”翻译标准的争论,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和解释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使戏剧具有“表演性”,使其更有利于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理解,进而实现其舞台艺术效果,但是始终缺乏完整的翻译理论体系。
  本文以英若诚为演出而译的英译汉戏剧为研究对象,试图为以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提供可用的指导原则。英若诚集演员、导演、译者三重身份于一身,他的译作无疑是为演出而译的翻译作品的典型代表。由于其特殊身份,他熟知什么样的译本才符合舞台表演的特点和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他借鉴自己作为演员和导演的经历,使自己的翻译更适合于舞台表演。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将英若诚英译汉的主要翻译理论概括为实现语言的口语化、性格化和动作化,并以《芭芭拉少校》作为个案,分析了在其主要翻译理论指导下,英若诚在具体翻译实践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以期对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翻译研究有所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