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过失的判断——兼议其裁判理念
【6h】

过失的判断——兼议其裁判理念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部分 引 言

第二部分 案例简介

一、案由

二、案情介绍2

三、案件焦点

第三部分 过失的比较法考察

一、法国民法

二、德国民法

三、日本民法

四、埃塞俄比亚民法

五、荷兰民法

六、台湾地区“民法”

七、我国民法通则

八、侵权法各种立法草案

第四部分 过失的具体分析方法

一、理性人

二、法定义务及例外

三、习惯和惯例

四、行为外观

五、未成年人、精神病、专业人员等个体差异

六、紧急情况

七、先行行为

八、自愿承担风险

九、受害人过失

十、其他因素

第五部分 过失的裁判理念

一、裁判现状与未来

二、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

三、抗辩事由与证明责任

四、法律漏洞及解释

第六部分 结 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我国侵权法学者研究焦点多集中于侵权类型化划分、因果关系、共同侵权、归责方式等方面,较少对司法实践中急需的过错要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司法实践通常适用过错的主观认定方法,忽略了侵权行为客观化的基本规律,而且适用的实体法太过抽象,导致裁判的社会效果面临挑战。本文以过失为切入口,通过比较分析,梳理了大陆法系侵权法的立法概况,得出结论是大陆法系的侵权法立法过于抽象概括、应用性不足等缺点,且主观认识方法的局限也无法适应司法的需求,故以英美侵权法过失认定的判例规则为基础,力主借鉴注意义务客观化的分析方法,建立过错行为客观化识别规则。为了协调侵权法移植和过分追求客观化的缺陷,通过强化利益衡量、矫正正义以及对法律漏洞进行积极解释等司法理念,来确保最终的裁判公正。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约二万八千字。
  第一部分引言对我国侵权法立法与司法实践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陈述,通过对侵权法过错要件源流的考察,提出了过错认定的核心在于过失认定,勾勒了过失认定的基本轮廓。
  第二部分引用了业已生效的侵权法案例,在案例中对相关焦点进行了简单评述,提出目前过失识别标准尚显欠缺,面临适用的困难,认为过失的主观判断标准和客观判断标准皆有不足,提出以过失的主观价值为基础,建立过失行为判断的客观化规则。
  第三部分是过失的比较法考察,以大陆法系的法、德、日等国立法为依据,认为该法系立法缺陷是过于抽象,适用性不足,忽视了过失行为客观化的现实。英美侵权法体系较为复杂,尽管缺乏逻辑周延,但是其过失认定的判例规则却颇有借鉴意义,因此力主取其过失认定规则为我所用。对法律移植的弊病提出了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的解决办法。
  第四部分是过失的具体分析方法。认为首先应该建立理性人的行为标准,低于其注意程度构成过失,考量过失的相关因素,包括行为的法定义务及例外规定、习惯和惯例、行为外观、未成年人、精神病、专业人员等个体差异情况、紧急情况、先行行为等等,认为应该以多角度的观察来准确识别行为的过失程度。
  第五部分阐述了侵权案件中对过失的裁判理念。主要目的在于克服成文法规则的不足。
  最后对我国正在制定中的侵权法提出了期盼,认为应该重视司法的需求,改革过失主观认识方法的不足,建立客观化识别规则,树立公平把握利益平衡的裁判理念,以实现侵权案件的公正裁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